《喜雨》
时间: 2025-02-04 15:3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
陆游 〔宋代〕
一秋未雨冬未雪,
坐使肺肝生客热。
不惟裘褐藏箧笥,
卧毯坐毡俱未设。
樽中有酒不敢尝,
小瓮黄虀却时啜。
新春距今一月尔,
便恐蝗生残宿麦。
天公老手真可人,
夜雨萧萧洗旱尘。
北风吹雪定不晚,
喜入三山汤饼碗。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干旱的秋冬季节,因缺乏雨水而感到焦虑和不适的情绪。诗人描述了由于缺雨,身体感到燥热,衣物和坐具也都没能用上,连酒都不敢饮用,因担心作物受到蝗虫的侵害而感到担忧。最后,诗人期待着天公的降雨,夜雨来临时,清洗了干旱的尘土,带来凉爽的气息,仿佛可以在温暖的汤饼中享受雨后的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肺肝:指身体内部的脏器,这里形容因干旱而生的燥热。
- 裘褐:指皮衣,这里说的是衣物未能用上。
- 黄虀:一种酱料,诗中提到小瓮装的黄虀,暗指饮食的简单。
典故解析:
- 三山汤饼:三山常被视为山川的象征,汤饼则是民间饮食的代表,诗中将雨与饮食结合,表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活滋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绍兴,卒于临安。他的诗作风格以豪放、志向高远著称,尤其以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关切而闻名。
创作背景: 创作于干旱的秋冬季节,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对百姓生计的关心,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社会责任感。
诗歌鉴赏:
《喜雨》展现了陆游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深切的情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秋未雨冬未雪”描绘出干旱的景象,开启了全诗的情绪基调。紧接着,诗人以“坐使肺肝生客热”揭示了干旱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既表现了对天气的无奈,又隐含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酒和食物的缺乏,表达了在干旱环境中人们生活的艰辛。
“天公老手真可人”一句,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与期待,也是对老天爷的轻微埋怨。雨水的到来不仅洗去了尘埃,也将人们的心情从焦虑中解放出来。最后以“喜入三山汤饼碗”作结,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带来的生活乐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社会责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秋未雨冬未雪”:描绘出秋冬季节缺乏雨雪的干燥气候。
- “坐使肺肝生客热”:干燥使得身体感到燥热,形容内心的不适。
- “不惟裘褐藏箧笥”:不仅衣物没能用上,生活的舒适感也未能实现。
- “卧毯坐毡俱未设”:暗示因干旱而无法安静舒适地生活。
- “樽中有酒不敢尝”:即使有酒,因情绪低落也不敢饮用。
- “小瓮黄虀却时啜”:饮食的简单和无奈。
- “新春距今一月尔”:春天即将到来,但未雨则忧。
- “便恐蝗生残宿麦”:对蝗虫侵害庄稼的担忧。
- “天公老手真可人”:对自然的期盼与依赖。
- “夜雨萧萧洗旱尘”:雨水的到来清洗了干旱带来的尘埃。
- “北风吹雪定不晚”:预示着北风可能会带来新的天气变化。
- “喜入三山汤饼碗”:雨后的喜悦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公”拟人化,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期望。
- 对仗:如“卧毯坐毡”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干旱和雨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生活希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酒:代表生活的享受与情感的寄托。
- 麦:象征生存与丰收,寄托着对粮食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的生平时期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天公老手真可人”中“天公”指的是?
- A. 天帝
- B. 上天
- C. 自然
-
该诗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享乐
- B. 焦虑与期待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作,描写春雨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与陆游《喜雨》: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自然的敬畏,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春雨带来的生机,而陆游则更强调干旱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喜雨》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