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

时间: 2025-01-11 08:47:12

汉阳在何许,越在河之北。

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

辍我学省彦,以为远方重。

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 赵蕃 〔宋代〕

汉阳在何许,越在河之北。 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 辍我学省彦,以为远方重。 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

白话文翻译:

汉阳在哪里?在黄河的北边。 我们伟大的朝代充满了文化和文物,我们要让这些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国家。 从我们的学术机构中选出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去远方担任重要职务。 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并尽快回来,因为朝廷需要他们这样的栋梁之才。

注释:

  • 汉阳: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 越:这里指“在”。
  • 圣朝:指宋朝,诗人对当时朝代的尊称。
  • 富文物:指文化繁荣,文物众多。
  • 学省彦:指学术机构的优秀人才。
  • 化成:指完成教化任务。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
  • 梁栋: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友人刘得华赴汉阳担任教授职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愿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宋朝文化繁荣,诗人希望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能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因此鼓励友人前往汉阳担任教授,同时也期待他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并早日归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深切期望。诗中“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宋朝文化繁荣的自豪感,以及希望这种文化能够普及到世界各地的宏大愿景。而“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成功完成教化任务,并早日归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阳在何许,越在河之北。”:询问汉阳的位置,指出它在黄河的北边。
  2. “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赞美宋朝文化繁荣,希望这些文化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
  3. “辍我学省彦,以为远方重。”:从学术机构中选出优秀人才,让他们去远方担任重要职务。
  4. “化成亟归来,明堂待梁栋。”: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并尽快回来,因为朝廷需要他们这样的栋梁之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圣朝富文物,要使均万国”中的“圣朝”与“要使”,“富文物”与“均万国”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明堂待梁栋”中将友人比作国家的栋梁之才,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并表达对其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愿景。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成功完成教化任务,并早日归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意象分析:

  • 汉阳:地名,象征着远方的文化和教育任务。
  • 圣朝:象征着宋朝的文化繁荣。
  • 学省彦:象征着学术机构的优秀人才。
  • 明堂:象征着朝廷和国家。
  • 梁栋:象征着国家的栋梁之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汉阳”位于哪个方位? A. 黄河的北边 B. 黄河的南边 C. 长江的北边 D. 长江的南边 答案:A

  2. 诗中的“圣朝”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3. 诗中的“学省彦”指的是什么? A. 学术机构的普通人才 B. 学术机构的优秀人才 C. 政府的官员 D. 军事将领 答案:B

  4. 诗中的“明堂”象征着什么? A. 学校 B. 朝廷 C. 市场 D. 医院 答案:B

  5. 诗中的“梁栋”比喻什么? A. 国家的普通人才 B. 国家的栋梁之才 C. 国家的军事将领 D. 国家的文化名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同样是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文化的关怀。
  •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外交任务的关心。

诗词对比:

  • 赵蕃《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与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两首诗都是送别友人,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国家文化传播的愿景,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个人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许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