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仲明弟领乡荐》
时间: 2025-02-04 16:5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仲明弟领乡荐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记得溪山横膝语,何时解取世科收。
荐名恰在二八数,屈指重来四十秋。
岁月滔滔催后进,功名冉冉继前脩。
福州得捷知安福,更愿君恩赐状头。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我们曾在溪边山上闲聊,何时才能获得科举的成功呢?
推荐的名额正好在二十和八十之间,指头算来已是四十个秋天。
岁月如流水般催促后辈,成绩也渐渐接替前辈的辉煌。
在福州得知捷报,知道你的安好,更希望你能赐我状元的荣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溪山:指溪流与山峦,象征自然美景。
- 横膝语:指坐在一起闲聊的情形。
- 世科:指科举考试的科目。
- 荐名:推荐的名额。
- 屈指重来:指用手指计算时间,隐含岁月的流逝。
- 冉冉:缓慢而稳重地。
- 状头:状元的荣誉。
典故解析:
- 科举制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科举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 “岁月滔滔”: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经孙,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经孙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之际,表达了对科举的渴望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体现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
诗歌鉴赏:
《庆仲明弟领乡荐》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谈,勾起了对科举的憧憬与追求。开篇的“记得溪山横膝语”,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与交流,仿佛在诉说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接着,诗人以“何时解取世科收”表明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荐名恰在二八数”,这句诗在时间的计算中,反映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四十个秋天的经历,既是对时间的无奈,也是对成长的思考。紧接着,诗人提到“岁月滔滔催后进”,说明时代在不断推进,年轻一代的优秀才俊已经崭露头角,表达出对后辈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诗中提到“福州得捷知安福”,不仅是对他人成功的喜悦,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更进一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蕴含着对理想的坚持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士人追求功名的不懈努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溪山横膝语 - 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坐在溪边山上交谈的场景,表现出亲切的友谊。
- 何时解取世科收 - 表达对科举成功的期待与渴望。
- 荐名恰在二八数 - 说明推荐的名额在特定的范围内,暗示自己的位置与机会。
- 屈指重来四十秋 - 用手指计算,感慨岁月已过四十个秋天,时间流逝的无情。
- 岁月滔滔催后进 - 时光如流水般催促后辈,表现出对时代变化的敏感。
- 功名冉冉继前脩 - 成功与名声逐渐接替前辈的成就,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 福州得捷知安福 - 听闻朋友在福州的成功,心中感到欣慰。
- 更愿君恩赐状头 - 期盼朋友能够赐予自己功名的荣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岁月滔滔”和“功名冉冉”,形成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岁月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愿望表达,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功名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士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秋: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人生的阶段和变迁。
- 功名:代表着理想、成就与地位,诗中反复出现,体现出强烈的追求欲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溪山”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美景
B. 友谊
C. 科举 -
诗人通过“岁月滔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后辈的期望
C. 对人生的感慨 -
“荐名恰在二八数”中的“二八”指的是什么? A. 二十和八十的年龄
B. 二十和八十的名额
C. 二十和八的时间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对理想与成就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经孙与杜甫在诗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徐经孙更侧重于对友谊和个人理想的表达,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个人的无奈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