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千之赠水帘洞黄秀才韵》
时间: 2025-01-11 23:4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林千之赠水帘洞黄秀才韵
作者:龚日章〔宋代〕
攀萝访山扉,极目穷海表。
峰疑庐山高,岩若盘谷杳。
药臼历穷凹,石楼迫天小。
水帘云顶飞,丹叶天涯渺。
古峒匝蝴蝶,闲庭喧百鸟。
诵声杂石溜,炊烟出林杪。
藜烛虽未辉,翠屏自环绕。
内乐屏纷华,天机蔑膠扰。
虀监比膏梁,所得孰多少。
会须携竹炉,一鸣听鸡晓。
白话文翻译
我攀着藤萝,来访这山门,极目远望,看到海的尽头。
这山峰似乎比庐山还要高,岩石的形状仿佛盘卧于深谷之中。
药臼山历经深凹,石楼在天边显得格外渺小。
水帘在云顶上飞泻而下,丹叶在天涯间显得无比渺小。
古老的山谷中蝴蝶飞舞,闲适的庭院里百鸟齐鸣。
朗朗的诵读声伴随着溪水流淌,炊烟从林间袅袅升起。
虽然藜烛尚未点燃,翠绿的屏风依然环绕着我。
内心的乐趣如同屏风上的花朵,隐秘而不受干扰。
在这安静的地方,获得的快乐与世俗的繁华相比,谁更多呢?
我们应该携带竹炉,听着鸡鸣,迎接晨曦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攀萝:攀着藤萝植物。
- 极目:向远处眺望。
- 庐山:著名的山,位于中国江西省。
- 药臼:形状像药臼的山。
- 石楼:高耸的岩石,似楼阁。
- 水帘:瀑布的形态。
- 丹叶:红色的叶子,象征美丽。
- 古峒:古老的山谷。
- 藜烛: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点燃。
- 翠屏:绿色的屏风,象征自然的美。
- 内乐:内心的乐趣。
- 虀监:旧时的监视和比较之意。
- 膏梁:指奢华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庐山:古代诗人常用来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
- 藜烛:象征简朴的生活,常与奢华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日章,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富有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闲适与文人情怀,尤其是在名山大川之间,感受到的那种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中描绘了山、海、云、鸟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使人仿佛置身于此。从“攀萝访山扉”到“会须携竹炉,一鸣听鸡晓”,诗人以游历为线索,串联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的意象丰富,层次分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水帘云顶飞”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闲庭喧百鸟”则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气息,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攀登山门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第二联通过对比,强调山的高峻和岩石的险峻。
- 第三联则暗示了人对自然的渺小和无力感。
- 随后,诗人转向对水帘和丹叶的描写,突出自然中的美丽与孤独。
- 接着,古峒和闲庭的描写,表现出自然中生命的繁荣。
- 最后两联则是对内心的思考,呼应前面的自然描写,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简单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峰疑庐山高”,通过比较引发联想。
- 拟人:“诵声杂石溜,炊烟出林杪”,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药臼历穷凹,石楼迫天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萝: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亲近。
- 山:象征高远与追求。
- 水帘:象征流动与变化。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
- 鸡鸣:象征清晨的开始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攀萝访山扉”意指: A. 访问山的门口
B. 攀爬藤萝植物去爬山
C. 爬藤萝去看海
答案:B -
诗中“古峒匝蝴蝶”描绘的是: A. 典雅的庭院
B. 古老的山谷中有蝴蝶飞舞
C. 百鸟齐鸣的场景
答案:B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的壮丽
B. 复杂的生活
C. 奢华的享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龚日章与王维的作品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龚日章更注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