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怀古》
时间: 2025-01-24 17:0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咸阳的往事,令人感叹不已,
楚歌的哀怨之声,让人思绪绵绵无尽头。
那八千忠臣儿女究竟归向何方?
万里鸿沟已归于汉家。
弓箭在阵前已断,争夺日月的壮烈,
血流于垓下,已定下了龙蛇之争。
拔山之力已尽,乌江的水依旧流淌,
古今的往事,如今只剩空中的浪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缅想:追忆、回想。
- 咸阳:秦朝都城,象征权力与辉煌。
- 楚歌:指楚国的悲歌,暗指楚汉战争中的悲壮。
- 八千子弟:指的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表现出忠诚与悲壮。
- 鸿沟:指历史上鸿沟之战,象征着分界与对立。
- 龙蛇:象征着英雄与豪杰的争斗。
- 乌江: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表现出英雄末路的悲剧。
典故解析:
- 咸阳:秦国首都,象征着统一与权力。
- 楚歌:出自《史记》,代表着悲伤与失落。
- 鸿沟:源于刘邦与项羽的对立,象征着历史的分裂与斗争。
- 乌江:指的是项羽自刎于乌江的悲壮场景,反映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一,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为主。其诗风格多变,时而沉郁,时而激昂,擅长用典,富有历史感。
创作背景: 《垓下怀古》写于唐代,背景是历史的反思和对古代英雄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楚汉之争的回顾,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垓下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的古诗,通过对楚汉战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波澜的深刻思考。首句“缅想咸阳事可嗟”便引入了历史的回顾,咸阳作为秦国的都城,象征着权力的巅峰,而随后的“楚歌哀怨思无涯”则透出一种无奈的感伤。这里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通过历史抒发个人情感。
接下来的“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两句,直接点出战争带来的伤痛与分离,诗人通过对士兵归属的迷惘,反映出战后的悲凉与无助。历史的洪流将个人的命运淹没,万里鸿沟的隔绝更是加深了这种无奈。
而“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英雄的悲壮,诗人通过对历史场景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历史背后的血泪与奋斗。最后一句“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则是对历史的无限感慨,英雄虽已逝去,但历史的波澜仍在继续,仿佛时间的流逝将一切都化为泡影,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让人反思历史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历史虽有波澜壮阔,但个体的命运却常常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淹没,令人心生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缅想咸阳事可嗟:诗人回忆起咸阳的往事,感叹历史的辉煌与无奈。
- 楚歌哀怨思无涯:楚地的悲歌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令人思绪绵延。
- 八千子弟归何处?:八千忠臣在战乱中失去归属,反映出战争的惨痛与无奈。
- 万里鸿沟属汉家:鸿沟一战后,历史的分界已然明确,汉家取代楚国。
- 弓断阵前争日月:阵前的斗争激烈,弓断象征着英雄的拼搏与牺牲。
- 血流垓下定龙蛇:垓下的血流成河,定下了英雄之间的历史争斗。
- 拔山力尽乌江水:英雄虽有力,但最终也难逃命运的悲剧,乌江的水流淌不息。
- 今古悠悠空浪花:古今的历史如同浪花般消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鸿沟”比喻历史的分裂与隔阂。
- 对仗:如“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历史的流逝比作浪花,赋予其生命,使得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怀念与感叹,展现了历史的悲壮与个体命运的渺小。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反映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无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咸阳:权力与辉煌的象征。
- 楚歌:悲伤与失落的代表。
- 鸿沟:历史的分界与冲突。
- 乌江:英雄末路的悲剧场景。
- 浪花: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咸阳”象征着什么?
- A. 贫困
- B. 权力与辉煌
- C. 和平
-
“八千子弟归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迷惘与无奈
- C. 希望
-
“乌江水”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命的延续
- B. 英雄的悲剧
-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垓下怀古》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沉痛的反思,而后者则显得豪放激昂。两者都通过历史的视角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展示了唐代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