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肇江山风月阁》
时间: 2025-01-24 08:4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山到处堪图画,风月无边自古今。
但要清明如外境,便分动静即吾心。
坡仙取用原无尽,康节登临岂浪吟。
天理流行须体识,莫将嘲弄费光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广袤的山河美景,风月无边自古以来都让人陶醉。若想要心境如同外在的景象那般清明,就需要分辨内心的动静。苏轼的诗句取之不尽,王安石的登高吟咏又岂是随意而为。天理的运行需要我们去体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嘲弄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堪:可以,能够。
- 图画:描绘,形容美好的景象。
- 清明:清晰明净,心境明澈。
- 动静:指内心的波动与宁静。
- 坡仙:指苏轼,号“坡仙”。
- 康节:指王安石,号“半山”,以其登高吟咏而闻名。
- 天理:宇宙的法则或道理。
典故解析:
- 坡仙取用:苏轼的诗才横溢,其作品常被后人传颂。
- 康节登临:王安石的作品以哲理思考著称,特别是他的山水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经孙,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关注人心与自然的关系,作品中常蕴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竞相吟咏风月之时,徐经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旨在启发读者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清明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和谐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江山到处堪图画,风月无边自古今”,通过对江山风月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提醒我们要想达到内心的清明,必须学会分辨内心的动静,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自我心灵的探索。
后面的两句提到“坡仙取用原无尽,康节登临岂浪吟”,表达了对前人诗歌的敬仰与对文人精神的传承,强调了文人应当在自然中找到灵感,而非随意吟咏。最后,通过“天理流行须体识,莫将嘲弄费光阴”,诗人告诫我们要把握时间,去理解宇宙的法则,而不是沉迷于无意义的嘲讽与玩笑。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与排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高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山到处堪图画:山河美景处处皆可成为画卷,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风月无边自古今:风和月的美景自古至今都无边无际,强调了时间的永恒。
- 但要清明如外境:若想内心清明,必须如同外在的自然景象。
- 便分动静即吾心:分辨内心的波动与安宁,才能达到心灵的和谐。
- 坡仙取用原无尽:苏轼的诗句取之不尽,表现文人的才华。
- 康节登临岂浪吟:王安石的吟咏绝非随意,强调文人应当认真对待创作。
- 天理流行须体识:理解宇宙法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 莫将嘲弄费光阴: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动静”与“清明”,形成对比。
- 排比:通过一系列并列的句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美与内心清明的关系,提倡文人应当以自然为师,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宇宙法则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历史的厚重。
- 风月:代表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清明:象征内心的明净与智慧。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观,还蕴含了哲理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坡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王安石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a) 对历史的追忆
b) 自然与内心的关系
c) 战争的悲壮
d) 友情的珍贵 -
诗中“天理流行须体识”意指什么? a) 要懂得自然规律
b) 要追求名利
c) 要随意生活
d) 要嘲讽他人
答案:
- b) 苏轼
- b) 自然与内心的关系
- a) 要懂得自然规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徐经孙与苏轼的作品,徐经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而苏轼则常以豪放的笔触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徐经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