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寺》

时间: 2025-01-24 07:24:43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沉,映照着东湖的水面。
我来这里游玩,古寺的枫叶在秋天显得愈加绚丽。
敲门时,山中的猿猴受惊而叫,林中的鸟儿也随之飞起。
钟声从烟雾中飘出,落在渔舟的一侧。
楞伽的义理尚未领悟,心中的尘累令我感到羞耻。
我想在塔上刻铭文,便向僧人乞求一些山中的纸张。


注释:

  • 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指山峰或山脊。
  • 返照:反射的光辉。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枫叶:秋天红色的枫树叶。
  • 叩门:敲门。
  • :猿猴,常出现在山林中。
  • 维马:指的可能是某种鸟类。
  • 钟声:寺庙的钟声。
  • 楞伽:指的是佛教经典《楞伽经》。
  • 尘累:世俗的烦恼和污垢。
  • 铭碑: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 山纸:指山中采集的纸张,可能是竹纸或其他天然材料。

典故解析:

  • 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了佛教的哲理与修行,常被引用以表达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省思。
  • 钟声:在佛教文化中,钟声常被视为一种清晰的觉悟信号,象征着超脱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5年),字汝舟,号孟弦,明代初年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情诗,受到当时文人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楞伽寺》创作于高启游历之时,表达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明代初期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探索。


诗歌鉴赏:

《楞伽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夕阳和东湖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受。在枫叶的映衬下,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用“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描绘了在古寺中打扰到动物的情景,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钟声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寺庙的神圣与宁静,仿佛在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最后几句,诗人意识到对楞伽义理的无知与世俗尘累的束缚,流露出对智慧的渴望和对自我修行的反思。这种自我反省的情感,突显了诗人在自然美与内心挣扎之间的矛盾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寻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高启作为明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西下嶂:描绘夕阳西沉,照耀着高耸的山峦,展现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色。
  • 返照东湖水:阳光反射在东湖的水面上,产生了美丽的光影效果。
  • 来寻古寺游:诗人来到古寺游玩,表明了他的求知欲和对古文化的向往。
  • 枫叶秋几里:秋天的枫叶,映衬出自然的时节变化,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 叩门山猿惊:敲门声惊动了山中的猿猴,显示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维马林鸟起:鸟儿因惊吓而飞起,进一步增强了生动的场景描绘。
  • 钟声出烟去:钟声从寺庙中传出,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宁静。
  • 半落渔舟里:钟声的余音在渔舟附近消散,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楞伽义未晓:对楞伽经义理的无知,表达了对佛理的渴求。
  • 尘累方自耻:因世俗烦恼而感到羞愧,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欲打塔铭碑:想在塔上刻铭文,表达对佛教的敬仰。
  • 从僧乞山纸:向僧人索要书写的材料,表现出谦卑与求知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钟声出烟去”,钟声如烟般消散,生动形象。
  • 拟人:山猿受惊、林鸟起,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探索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有淡淡的忧伤。
  • 古寺:代表着文化的积淀与精神的寄托。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变化,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
  • 钟声:代表着宁静与觉悟,传达出精神世界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阳西下嶂”中的“嶂”指的是: A. 山峰
    B. 太阳
    C. 湖水
    D. 树木

  2. 诗人来古寺游玩,主要是为了: A. 休闲
    B. 探索佛教义理
    C. 交友
    D. 追寻名利

  3. “叩门山猿惊”中的“叩门”是指: A. 敲打门
    B. 进入山中
    C. 离开
    D. 迷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 - 张若虚
  • 《秋夕》 - 杜甫
  • 《山中即事》 - 王维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楞伽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高启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索,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楞伽经解读》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楞伽寺》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