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

时间: 2025-01-22 11:21:39

华堂不洎千钟养,荒垅空遗四尺封。

愁绝狐狸潭畔路,不知更扫几番松。

意思解释

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

原文展示:

华堂不洎千钟养,荒垅空遗四尺封。
愁绝狐狸潭畔路,不知更扫几番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华丽的堂屋并没有得到千钟的丰厚供养,荒芜的田垄上只留下四尺的墓碑。心中愁苦,狐狸潭边的道路已然绝望,不知又要扫除多少次松林。

注释:

  • 华堂:指奢华的房屋。
  • :到达、获得。
  • 千钟:比喻丰厚的供养。
  • 荒垅:荒废的田地。
  • 四尺封:四尺高的墓碑。
  • 愁绝:愁苦得无法忍受。
  • 狐狸潭:指某个地方,可能寓意凶险或悲凉。
  • 更扫:再去扫除。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特定典故,但它反映了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思,同时结合了对现实的感慨,表明了人对生死、供养与遗忘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和,号云溪,晚号梅溪,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豪放著称,尤其擅长咏史抒怀,反映了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戊午年(公元1248年),上巳节时,诗人前往何恭人的墓地祭拜,表达对其的怀念与哀思,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何恭人墓前的景象,华堂虽美,却无丰厚的供养,暗示着对逝者的遗忘与现实的冷漠。而“荒垅空遗四尺封”则进一步强化了逝者的孤独与凋零,暗示着历史的遗忘与人世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愁绝狐狸潭畔路”表达了他心中的愁苦与无奈,显现出一种失落感。“不知更扫几番松”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似乎在问自己祭扫的意义何在,表现出对生命、记忆与遗忘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凝练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逝者的怀念,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堂不洎千钟养:奢华的房屋并没有得到丰厚的供养,暗示对于逝者的遗忘。
  2. 荒垅空遗四尺封:荒芜的田地上只留下短短的墓碑,强调历史的遗忘与孤独。
  3. 愁绝狐狸潭畔路:在狐狸潭边的道路愁苦无比,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4. 不知更扫几番松:不知道自己还要扫多少次松树,反映了对祭扫意义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华堂与荒垅的对比,突显人事的变迁。
  • 象征:墓碑象征着逝者的孤独与被遗忘。
  • 感叹:通过愁苦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死、遗忘与记忆展开,反映出人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堂:象征着繁华与美好。
  • 荒垅:象征着遗忘与冷清。
  • 狐狸潭:象征着凶险与悲凉。
  • 松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长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堂”指的是什么?

    • A. 简陋的房屋
    • B. 奢华的房屋
    • C. 自然风光
    • D. 墓碑
  2. “愁绝狐狸潭畔路”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失落
    • D. 无聊
  3. 诗歌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生死与遗忘
    • C. 自然风光
    •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纠结。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与《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