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到澬州不赋诗,溪山应笑懒吟痴。
白话文翻译:
我三次来到澬州,却没有写诗,溪水和山峦恐怕会嘲笑我这个懒惰的吟唱者。
注释:
- 澬州:古地名,今为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 赋诗:作诗,写诗的意思。
- 溪山:指溪水与山峦,常用来代表自然风光。
- 懒吟痴:懒惰地吟唱,痴迷于吟唱或诗歌创作。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歌创作是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抒发情感,然而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的懈怠,似乎是对自身的自嘲。与传统的积极创作态度相悖,展现了一种无奈和自我调侃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资仁,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洒脱。王资仁的作品常常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多次游览澬州期间,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创作出诗篇,反映了他对自己创作状态的不满和懒惰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短,但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三度造访澬州,面对美丽的溪山,却没有写下任何诗篇,反而感到懒惰和无能为力。这种情感与景色的对比,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自嘲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自省,也透露出对艺术创作的向往。然而最终,昌盛的自然景色与自身的懒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不禁思考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王资仁的这首诗,虽然简单,却以其真实的情感和自然的描写,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到澬州不赋诗:诗人三次来到澬州,未能写下诗篇,表达了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懈怠。
- 溪山应笑懒吟痴:面对美丽的自然,溪水和山峦仿佛在嘲笑诗人的懒惰和无能,体现了诗人的自嘲和对创作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无奈和懒惰的自嘲,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澬州: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归属与思考之地。
- 溪山: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资仁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懒吟痴”指的是什么?
- A. 对创作的热情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懒惰和无能为力
答案:
- B. 宋代
- C. 懒惰和无能为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美,表达对创作的热情。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王资仁与李白在自然描写上的风格有所不同。李白的作品充满激情与豪放,而王资仁则显得更为淡然与自省,两者在创作态度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诗作及其分析。
- 《王资仁集》:对王资仁生平及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