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7:57:31

立德齐今古,资仁一毁誉。

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

处下唯名惠,能言本姓蘧。

未论惊宠辱,安知系惨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德齐今古,资仁一毁誉。
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
处下唯名惠,能言本姓蘧。
未论惊宠辱,安知系惨舒。

白话文翻译:

立德的标准在古今之间是一致的,仁德的价值也在于一念之间的毁誉。
没有技能的人只能用瓮来汲水,有道德的人则靠道理来耕作。
处于下位的人只有名声和恩惠,而能说出自己本姓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还未曾论及荣宠之事,如何能知人心的悲惨与舒适呢?

注释:

  • 立德:建立道德。
  • :齐等、一致。
  • 毁誉:毁谤和赞誉。
  • 无机:无才无能的人。
  • 抱瓮汲:比喻无能者的生活状态,抱着水瓮汲水。
  • 有道:有道理、有智慧的人。
  • 经锄:持有道德,进行耕作。
  • 处下:处于低位、地位低下。
  • 本姓:本来的姓氏,象征真实和根本。
  • 惊宠辱:惊讶于荣宠与耻辱。

典故解析:

“立德齐今古”:强调道德的普遍性与永恒性,古今无差别。 “无机抱瓮汲”:暗指无能者的生活,借用水瓮这一形象。 “安知系惨舒”:探讨人心的复杂,指出外界的荣辱并不代表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与辞赋,作品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和情感抒发。他的诗风清丽而含蓄,常常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庾信仕途不顺之际,表达了他对道德、仁义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冷静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庾信对道德与仁义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无能与有道之人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中的荣辱观念。开头两句提及“立德齐今古”,意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资仁一毁誉”则提示人们对名声的看重常常是短暂的、变化无常的。诗人以“无机抱瓮汲”与“有道带经锄”作对比,突显有道理的人生更加充实、意义深远。处下者的“唯名惠”则是对社会地位的无奈反映,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与思考。最后,诗句“未论惊宠辱,安知系惨舒”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感受才是评判人生的标准。这首诗不仅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庾信对生活的理性观察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立德齐今古:道德的标准在古今是一致的。
    • 资仁一毁誉:仁德的价值在于一念之间,毁谤与赞誉都可能出现。
    • 无机抱瓮汲:无能者只能依靠简单的方式生存。
    • 有道带经锄:有道德的人则能以更高的智慧去耕作。
    • 处下唯名惠:地位低下的人往往只依靠声名和恩惠生存。
    • 能言本姓蘧:却很少有人能真实地表达自己。
    • 未论惊宠辱:不论外在的荣誉与耻辱。
    • 安知系惨舒:如何能知人心的真实感受。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如无机与有道)、比喻(如“抱瓮汲”象征无能者)、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及其恒久性,批判了世俗对名利的追逐,倡导真实内心的反思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道德与品行。
  • :代表仁爱与善良。
  • :象征无能的生活方式。
  • 经锄:象征有道德、有智慧的耕作方式。
  • 名惠:象征外在的名声与恩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立德齐今古”的意思是? A. 道德的标准在古今是一致的
    B. 立德的人不需要名声
    C. 古今的道德没有区别

  2. “无机抱瓮汲”比喻的是? A. 有技能的人
    B. 无能者的生活状态
    C. 追求名利的人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强调道德与仁义的价值
    C. 享受荣华富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庾信王之涣的作品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通过对比表现人生哲理,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庾信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庾信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