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27 04:0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直自凤凰城破后,
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
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
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白话文翻译:
从凤凰城被攻破之后,
就像擘开的钗和破碎的镜子一样,彼此分离。
无论天涯海角,音信都变得稀少。
梦中回到辽海的北边,
魂魄却在玉关的西边断绝。
月亮虽解得重圆,星星也能相聚,
为何却总不见归来的人?
今年春天仍然听见杜鹃的啼叫,
年年在这里观赏塞雁,一次又一次地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凰城:指的是古代的城市名,象征着繁华与荣光。
- 擘钗破镜: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的离散。
- 信音:音信,指音讯、消息。
- 辽海:指的是辽东海域,古代指代北方的一片水域。
- 玉关:古代边关名,象征着离别与阻隔。
- 重圆:指月亮圆满,象征团聚。
- 塞雁:指迁徙的雁,象征离别与归来的期盼。
典故解析:
- 凤凰城: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的盛世。
- 擘钗破镜:源自古代传说,形容夫妻之间因故离散。
- 杜鹃啼: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作思念、离别的象征,尤其是在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贞,号惭愧,南宋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格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尤擅长写离别与思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外有侵扰,内有政治纷争,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离散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朱敦儒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凤凰城破后”引入,直接表明了对国破家亡的悲痛,紧接着用“擘钗破镜”形象地比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分离,情感深邃而沉痛。诗人在遥远的天涯中感到音信稀少,梦中回到辽海的北边,魂却无法再回到玉关的西边,这种深刻的思念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月解重圆星解聚”一句,似乎传递出一种对团圆的渴望与希望,但随即又以“如何不见人归”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幻想,显得愈加忧伤。春天的杜鹃啼鸣与年年观赏的塞雁,恰恰是对离愁的加重,虽然年年如是,但人却依旧无法归来。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个人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自凤凰城破后:暗示了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
- 擘钗破镜分飞: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离散,象征着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悲痛。
- 天涯海角信音稀:表达在遥远的地方,音信稀少,孤独感加深。
-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梦境中的回归与现实中无法归来的对比,增添了无奈与痛苦。
- 月解重圆星解聚:象征团圆的渴望,但现实却是人们无法相聚。
- 如何不见人归:质疑与叹息,强调离别的痛苦。
- 今春还听杜鹃啼:春天的景象与悲伤情感的结合。
-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通过时间的重复,强调离别的无尽与思念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擘钗破镜”,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杜鹃与塞雁作为象征物,传达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国与亲人的思念、对离散的无奈、以及对团聚的渴望,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城:象征繁华与兴盛。
- 擘钗破镜:象征离散与破裂的关系。
- 杜鹃:象征思念与离愁。
- 塞雁:象征迁徙与归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朱敦儒
D. 苏轼 -
“擘钗破镜”用来比喻什么?
A. 团圆
B. 离散
C. 归来
D. 追忆 -
诗中提到的“杜鹃啼”象征什么?
A. 欢快
B. 思念
C. 快乐
D. 悲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故人的思念,与朱敦儒的《临江仙》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细腻的个人情感描写,而朱敦儒则更强调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离别。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朱敦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