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水》
时间: 2025-02-04 16:3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春水
作者: 张炎 〔宋代〕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
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
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白话文翻译:
春水温暖,波光粼粼,燕子飞来,正是苏堤刚刚晓时。
鱼儿在水中游动,没有波痕的圆圈,流红的花瓣飘走,东风多么难以驱散笑声。
荒废的桥和断了的河岸,柳树的阴影下撑着一只小船。
回首望去,池塘的青色几乎要覆盖整个水面,宛如梦中的芳草。
随着云彩流出空山,年年都被洗净,花香却依然不散?
新绿刚刚生出时,孤独的村路,仍然怀念那次曾经到过的地方。
余情依旧,茂盛的林间饮酒吟咏,如今却是寂静无声。
自从刘郎归去后,溪边的碧桃还剩多少?
注释:
- 波暖:指春水的温暖。
- 绿粼粼:形容水面碧绿,波光粼粼。
- 苏堤:指苏州的苏堤,春天的美丽景色。
- 鱼没浪痕圆:鱼儿在水中游动,水面没有波纹,形成圆形的水圈。
- 翻笑东风难扫:即使东风吹来,也无法扫去那份欢乐。
- 荒桥断浦:指破旧的桥和断裂的河岸。
- 柳阴撑出扁舟小:柳树的阴影下撑着小船,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场景。
- 绝似梦中芳草:如同梦中看到的美丽芳草一样。
- 余情渺渺:心中留下的情感模糊而渺小。
- 前度刘郎:指代曾经离去的情人,刘郎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宗道,号梦得,宋代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婉约细腻,善于描绘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而深沉。
创作背景:
《南浦·春水》创作于张炎的晚年,或许是在对往昔的怀念中写成,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往日恋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浦·春水》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以及内心的感悟。开篇便用“波暖绿粼粼”描绘出春水的温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燕子飞来,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轻快、愉悦的气氛。词中“鱼没浪痕圆”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增添了水面宁静的美感。
随着词意的深入,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前度刘郎归去后”的叹息,既是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全词中悄然流淌,形成了浓厚的怀旧色彩。
词的结尾部分,作者以“溪上碧桃多少”作总结,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和对春天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好交织的情怀。整首词用词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暖绿粼粼:春水温暖,水面波光粼粼,营造出生机的感觉。
- 燕飞来:燕子飞回,象征春天的来临。
- 鱼没浪痕圆:鱼儿游动,水面没有波纹,强调水的宁静。
- 流红去:花瓣飘流,展现春天的美丽。
- 翻笑东风难扫:东风虽来,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欢笑。
- 荒桥断浦:描写破旧的桥和河岸,暗含时光的流逝。
- 柳阴撑出扁舟小:柳树的阴影下小舟轻摇,表现宁静的景象。
- 回首池塘青欲遍:回头望去,青池如梦,描绘出梦幻般的画面。
- 余情渺渺:内心的情感模糊而渺小,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和思念。
- 前度刘郎归去后:感慨曾经的恋人离去,情感更显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绝似梦中芳草”比喻美好的回忆。
- 拟人:将东风拟人化,强调其无力。
- 对仗:如“荒桥断浦”与“柳阴撑出扁舟小”,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水与自然景色,抒发了对春天美丽的赞美,同时也渗透了对往日恋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命的开始和希望。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新生和爱情。
- 柳树:常与柔情、思念相关联。
- 碧桃:美好爱情的象征,暗指往日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浦·春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炎
- D. 苏轼
-
词中“鱼没浪痕圆”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鱼在水中静静游动
- B. 鱼在岸上跳跃
- C. 鱼在暴风雨中挣扎
- D. 鱼在河里打斗
-
诗中提到的“前度刘郎”指代的是?
- A. 朋友
- B. 情人
- C. 兄弟
- D. 师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炎的《南浦·春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同样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但张炎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怀旧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心》
以上为《南浦·春水》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