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风雨不来》
时间: 2025-01-27 03:5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雁过妆楼·风雨不来
作者: 张炎 〔宋代〕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瘦碧飘萧摇露便,腻黄秀野拂霜枝。
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白话文翻译:
风雨不来,深院中悄然无声,清幽的事物正满布在东篱边。
我杖着藜杖走到,秋天的气息渐渐吹动我的衣衫。
瘦弱的碧叶在微风中飘摇,露水轻轻拂动着腻黄的野花,霜打过的枝头。
我怀念那芳香的时光。翠微山呼唤着酒,江雁初次飞翔。
湘潭边无人来吊唁楚国的情怀,叹息着落英自采,谁来寄托我的相思。
淡泊的生涯,只能与老庭院的斜阳作伴。
寒香应该遍布故乡,想必仙鹤在山空中仍未归来。
我归来的时间太晚了,问那松树小径无言,唯有花儿知晓我的心情。
注释:
- 深院:指深幽的庭院。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象征着田园生活。
- 杖藜:用藜杖行走,表示老年或有病。
- 秋气冉冉:秋天的气息缓缓而至。
- 腻黄:意味着丰腴的黄色,形容花的颜色。
- 忆芳时:怀念美好的时光。
- 湘潭:指湘江边的潭水,楚国的故地。
- 寒香:指秋天的寒冷香气,象征着清冷的感受。
典故解析:
- “湘潭无人吊楚”:源于楚辞,表达对远方故国的思念与哀伤。
- “鹤怨山空犹未归”:鹤通常象征着长寿与自由,这里表达了对归乡无期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宋代诗人,字文韶,号秋水,他的诗歌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难以寄托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新雁过妆楼·风雨不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融,展现了一种隐逸而又清淡的生活状态。诗人以“深院”“东篱”开启,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秋日的庭院,感受到一丝凄凉的秋意。随着“杖藜重到”,诗人表露出老年的感慨,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中“忆芳时”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而“江雁初飞”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飞翔,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在对湘潭的描写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不来:自然环境的宁静,暗示内心的孤寂。
- 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庭院的安静,映射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杖藜重到:诗人以藜杖行走,象征岁月的积淀与沉重。
- 秋气冉冉吹衣:秋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忆芳时:怀念美好的过去,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湘潭无人吊楚:对故国的惋惜与思念,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寒香应遍故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气息比作衣衫的轻拂,增加了感官的体验。
- 拟人:让松树与花朵具有人性,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着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江雁:象征离别与思念,带有迁徙的意味。
- 寒香: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杖藜重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年老的感慨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B -
“湘潭无人吊楚”中的“吊楚”指的是什么? A. 祭奠
B. 旅行
C. 聚会
答案:A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欢乐
B. 哀伤
C. 激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张炎的《新雁过妆楼·风雨不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张炎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色来传达情感,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忧虑表达深刻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却都蕴含着浓厚的乡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