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荔子无几何,黄柑遽如许。
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
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
草芳自有时,鹎鵊何关汝。
白话文翻译
荔枝果实不多,黄柑果实却如此迅速。
外地迁来的官员不在意日子,随意地迁移着寒暑。
高高的巢穴俯瞰着云雾中的树木,确实美丽,但这并不是我的家乡。
草木的芳香自有它的时节,黄鹂和鵊鸟又与你何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荔子:指荔枝,南方特产,象征美好事物。
- 黄柑:指柑橘类水果,寓意丰收。
- 迁臣:指被调任到他乡的官员。
- 恣意:肆意、随意。
- 移寒暑:指季节的变化。
- 层巢:高高的鸟巢,暗示着高处的视野。
- 俯:俯视。
- 信美:确实美丽。
-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土。
- 草芳:草木的芳香。
- 鹤:一种鸟类,常用来象征高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外地生活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著名词人,以其婉约派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与人生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秦观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外地生活的不适应,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海康书事十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荔枝和黄柑的成长,反映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对荔子和黄柑的描写,表现出南方特产的鲜美和丰饶,然而随即转入对迁臣的描写,展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望。
“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迁移生活的无奈感,迁臣在外地生活,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却始终感到孤独和无根无依。这种情感在“信美非吾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即使眼前的景色再美,也无法替代故乡的情感。
最后两句“草芳自有时,鹎鵊何关汝”,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草木自有其芳香的时节,而鸟儿的存在与他无关,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态度。整体上,这首诗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迁徙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荔子无几何,黄柑遽如许。:讲述荔枝的稀少和黄柑的丰盛,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 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描述迁往他乡的官员对时间的忽视,反映了对生活的不适应。
- 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即使高处的美景无法替代故乡的美,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 草芳自有时,鹎鵊何关汝。:强调自然的规律与个人感受的孤独,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荔子”和“黄柑”比喻人生的得失。
- 拟人:将草木赋予生命,突显自然的规律。
- 对仗:如“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迁徙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折射出人们在异乡生活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子:象征美好与丰饶。
- 黄柑:象征丰收与快乐。
- 层巢:象征高处的视野与理想的追求。
- 草芳:象征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果是: A. 苹果
B. 荔枝
C. 香蕉
D. 橙子 -
诗人对迁臣的生活态度是: A. 享受
B. 无奈
C. 兴奋
D. 满意 -
“草芳自有时”的意思是: A. 草木无常
B. 草木有其生长的时节
C. 草木不再生长
D. 草木很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秦观与苏轼:两者均为宋代词人,但秦观更偏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苏轼则常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两者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秦观更为柔和,苏轼则显得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秦观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