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君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07:54:47

廷尉蒙恩後,兰台就养初。

大桩宜更寿,流水遽焉如。

鸾锦封花诰,蛛丝网板舆。

百年谁考德,琬琰在幽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
作者: 秦观 〔宋代〕

廷尉蒙恩後,兰台就养初。
大桩宜更寿,流水遽焉如。
鸾锦封花诰,蛛丝网板舆。
百年谁考德,琬琰在幽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名叫永寿县君的人生经历及他的逝世。廷尉在蒙受恩惠之后,兰台(指文官的职务)才得以养成。长寿的愿望就像大桩一样需要更久的时间,流水则迅速而逝。鸾鸟的锦绣覆盖着花朵的封诰,蛛丝编织着板舆(即棺材)。百年之后,谁能考量他的德行呢?琬琰(美玉)仍旧在幽暗的坟墓中。

注释:

  • 廷尉: 古代官名,负责审理案件。
  • 兰台: 指文官的职务,象征着高官厚禄。
  • 大桩宜更寿: 意指长寿的愿望,桩比喻稳定的基础。
  • 流水遽焉如: 流水迅速流逝,象征时光的无情。
  • 鸾锦: 形容华美的锦缎,象征荣华富贵。
  • 花诰: 用以祭奠的花朵,象征哀悼。
  • 蛛丝网板舆: 蛛丝编织的棺材,描绘出死亡的悲凉。
  • 百年谁考德: 质疑人死后,谁来评判其德行。
  • 琬琰在幽墟: 比喻美玉埋藏在阴暗的坟墓中,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淳夫,北宋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是秦观为永寿县君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追思。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名利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廷尉的恩宠引入,暗示了逝者生前的荣华富贵,但随即转入对生命流逝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大桩与流水的对比,生动地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

中间几句通过鸾锦与蛛丝的意象,展现了死后的孤寂与哀痛,充满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质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能真正审视和评价一个人的德行,琬琰埋葬在幽墟,更是象征着对逝者的赞美与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事的冷漠。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浓厚的忧伤与哲理,既展现了个人对逝去生命的缅怀,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廷尉蒙恩後: 引入逝者的身份与地位,显示其曾经的荣耀。
  2. 兰台就养初: 说明逝者在官场的成长与发展。
  3. 大桩宜更寿: 长久的愿望,象征着对长寿的期盼。
  4. 流水遽焉如: 比喻时间飞逝,人生短暂。
  5. 鸾锦封花诰: 形容华丽的生活与死亡的对比。
  6. 蛛丝网板舆: 描绘死亡的悲哀与孤独。
  7. 百年谁考德: 反思死后名誉的无意义。
  8. 琬琰在幽墟: 赞美逝者的美德,遗留于世。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荣华与死亡的对比,展现了生死的无常。
  • 比喻: 将长寿比作大桩,时间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 拟人: 赋予时间以情感,强调其流逝之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死、荣华与德行的关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廷尉: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暗示个人成就。
  2. 兰台: 文人的象征,代表文化与修养。
  3. 大桩: 长寿的愿望,象征稳定与持久。
  4. 流水: 时间的象征,流逝无情。
  5. 鸾锦: 荣华富贵的象征。
  6. 蛛丝: 脆弱与无奈的象征。
  7. 琬琰: 美德的象征,传递对逝者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廷尉”是什么职务? A. 农官
    B. 法官
    C. 武官
    D. 文官

  2. “流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间
    C. 生命
    D. 名声

  3. 诗人对逝者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怀念与哀悼
    C. 愤怒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表达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对生死、爱情与美德的探讨。

诗词对比:

  • 秦观的《永寿县君挽词》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皆有对逝者的哀悼,但秦观更注重生死哲学的思考,而杜甫则展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家国情怀。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值得深入研究与比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秦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