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阻浅》
时间: 2025-01-11 06:1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阳阻浅
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岂不叹淹留,所幸无波浪。
悲风动深夜,原野眇林爽。青天行蟾蜍,枯水转魍魉。
此时蓬茅下,去心剧於痒。弃置勿复论,通塞如反掌。
白话文翻译
一天走一尺,十天走一丈。难免会感叹停留,幸好没有波浪。
悲风在深夜袭来,原野上远处的树林显得清爽。
青天之下,蟾蜍在行走,枯水之中,妖灵在游荡。
此时在蓬草茅屋下,心中苦闷如同发痒。
抛开这些烦恼,不必再谈论,通达和阻塞就像翻掌一般容易。
注释
- 淹留:停留、滞留的意思。
- 岂不叹:难道不令人叹息吗?
- 悲风:指悲伤的风,可能暗示环境的凄凉。
- 眇林爽:远处的树林显得清新、高爽。
- 蟾蜍:指青蛙,通常与湿地、清凉的环境有关。
- 魍魉:古代神话中的妖怪,象征着阴暗和神秘的东西。
- 去心剧於痒:心中烦闷如同皮肤发痒,令人难以忍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淳夫,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以清新、细腻著称。秦观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山阳阻浅》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思潮变革的时代。秦观在此时,经历了个人的波折与政治上的失意,常常借诗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阳阻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开篇以“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引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诗人感叹生命的停滞,却又庆幸在此过程中没有遭遇波折,展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
接着,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悲风和清爽的原野,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凄凉的气氛,又有自然的清新。此时,蟾蜍的出现和魍魉的游荡,进一步增强了神秘而又孤独的气息,仿佛在暗示生命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心中的“痒”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烦恼与焦虑。无论如何,诗人选择放下这些烦恼,认为通达与阻塞皆易如反掌,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与对生活的豁达。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层次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表达了旅途的缓慢和无奈。
- 岂不叹淹留,所幸无波浪:感叹停留的无奈,但又庆幸没有更多的波折。
- 悲风动深夜,原野眇林爽:夜晚的悲风与清爽的原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青天行蟾蜍,枯水转魍魉:青天和枯水的意象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神秘。
- 此时蓬茅下,去心剧於痒:内心的烦恼如同皮肤发痒,难以忍受。
- 弃置勿复论,通塞如反掌:放下烦恼,认为生活的通达与阻塞其实是简单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烦恼比作发痒,形象生动。
- 对仗:如“悲风动深夜”与“原野眇林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蟾蜍和魍魉的意象,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在困境中仍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豁达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蟾蜍: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坚韧。
- 魍魉:象征不确定与神秘,暗示着生命中的不可知。
- 蓬茅:代表着隐秘与庇护,暗示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生活的急促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好
D. 旅途的艰辛 -
诗中“悲风动深夜”的意象有什么作用? A. 增加诗的悲伤感
B. 增添夜晚的神秘感
C.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D. 强调孤独的感觉 -
诗中提到“去心剧於痒”是指什么? A. 心中的烦恼
B. 身体的痛苦
C. 对自然的渴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秦观 vs. 李清照:两者都属于婉约派,情感细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不过,秦观的作品更多地包含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曲》:关于婉约派的研究
- 《秦观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