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坛山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1:44:51

迤逦石坛西,扶筇任幽讨。

秋高天宇清,月照金光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迤逦石坛西,扶筇任幽讨。秋高天宇清,月照金光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天坛山游玩时的情景。石坛蜿蜒向西,我扶着拐杖在幽静的山间游览。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清澈,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金色的草地。

注释:

  • 迤逦:形容道路、山势等曲折延伸的样子。
  • 石坛:指石头砌成的平台,可能是天坛的某个特定地点。
  • 扶筇:扶着拐杖,筇是一种竹制的拐杖。
  • 任幽讨:任凭我在幽静的环境中游览、探讨。
  • 秋高天宇: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晴朗。
  • 月照:月光照耀。
  • 金光草:指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辉的草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慎行,号瑶华,晚号懒云居士,少有文才,尤以诗见长。谢榛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谢榛游览天坛山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明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清澈天空和幽静的山间景色,展现了作者在游览天坛山时的心境。开篇“迤逦石坛西”以动词“迤逦”将石坛的蜿蜒曲折形象化,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仿佛读者也随之走入这幅画卷之中。“扶筇任幽讨”则生动地描绘了游览的情境,作者一边扶着拐杖,一边在山间悠然自得地探讨,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秋高天宇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澈的秋日蓝天的画面,使人感受到秋天的明丽与宁静。诗的最后一句“月照金光草”则用月光照耀草地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美好,金光闪闪的草地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丰收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迤逦石坛西”:描绘石坛的蜿蜒形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扶筇任幽讨”:表现作者在山中悠闲游玩的状态,强调自在与闲适。
    • “秋高天宇清”:描绘秋天的天高气爽,给人以清新之感。
    • “月照金光草”:通过月光照射下的草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地比作金光,形象地表现出秋日的美丽。
    • 对仗:如“秋高天宇清”与“月照金光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现出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迤逦: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美好。
  • 石坛:代表着自然和历史的结合,传承与记忆。
  • 秋高天宇: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宁静、清澈与丰收。
  • 月光:象征着恬静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迤逦石坛西”中的“迤逦”是指什么? A. 高大 B. 曲折 C. 黑暗 D. 明亮

  2. “扶筇任幽讨”中的“筇”指的是? A. 石头 B. 竹子 C. 树木 D. 水

  3. 整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激动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谢榛的《游天坛山 其二》更加注重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而王维则通过更深邃的意象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谢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