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图·平沙雁落》
时间: 2025-01-11 05:51: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沙雁落
江风飘尘白如练,征翰远赴芦花岸。
寒雾昏昏渔火明,欲飞不飞行阵乱。
相从万里多崎岖,呼鸣警察夜有奴。
衡阳路杳速归去,未可容易来江湖。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风吹起白色的尘土,如同白绫飘动。
我乘着船只,远赴芦花丛生的岸边。
寒雾弥漫,渔火在昏暗中闪烁,
想要起飞却又不敢,心中浮现出阵阵迷乱。
一路上崎岖万里,呼啸声不断,
夜晚的警察如同奴仆般守候在四周。
衡阳的路途遥远,归去的速度更是缓慢,
不容易再次回到这片江湖。
注释
- 江风:江边的风。
- 飘尘:漂浮的尘土,形容风的强劲和环境的幽静。
- 征翰:指出行的船只。
- 芦花岸:长满芦苇的岸边。
- 寒雾:在寒冷的天气中形成的雾气。
- 渔火:渔民夜晚捕鱼时点燃的火光。
- 欲飞不飞:想要起飞却无法飞起,形容心情的矛盾。
- 相从万里:同行的旅途漫长且不易。
- 警察:指守夜的人员。
- 衡阳路杳:通往衡阳的道路遥远且难以寻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茵,字未云,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叶茵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平沙雁落》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旅途中对归属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旅途艰难的感悟。
诗歌鉴赏
《平沙雁落》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江边独自漂泊,面对自然的风景与自身的孤独,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头的“江风飘尘白如练”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江边的景象,白色的尘土在风中飘动,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而“征翰远赴芦花岸”则描绘了诗人出行的目的地,芦花荡漾的岸边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诗意的美感。
接下来的“寒雾昏昏渔火明”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寒雾笼罩中,渔火点点,仿佛在诉说着孤独与希望的交织。诗人内心的矛盾在“欲飞不飞行阵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想要逃离这种孤独,又感到无处可去,内心的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相从万里多崎岖”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而“呼鸣警察夜有奴”则引入了守夜的角色,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责任感。最后两句总结了归家的渴望和难以实现的现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旅途的无奈,令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风飘尘白如练:描绘了江边的风景,白色尘土在风中飘舞,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征翰远赴芦花岸:表达了出行的目的,芦花岸象征着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 寒雾昏昏渔火明:描绘了夜晚的寒雾与渔火,渔火在寒雾中闪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欲飞不飞行阵乱:诗人在内心挣扎,想要逃离但又被现实束缚,情感复杂。
- 相从万里多崎岖: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强调了长途跋涉的困苦。
- 呼鸣警察夜有奴:描绘了夜晚的警觉,暗示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 衡阳路杳速归去:归家的路途遥远且难以寻觅,表达了对家的渴望。
- 未可容易来江湖:最后总结了归家的困难,暗示着诗人对江湖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如练”,将尘土比作白绫,形象生动。
- 拟人:如“欲飞不飞”,赋予了飞鸟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归家的渴望,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挣扎。诗人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心灵的感受,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风:象征自由与流动,代表诗人内心的渴望。
- 芦花:象征纯净自然,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 渔火:象征温暖与希望,代表在孤独中寻找的慰藉。
- 寒雾:象征不确定与迷茫,暗示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平沙雁落》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叶茵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芦花岸”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长满芦苇的岸边
C. 渔民的家
D. 出行的目的地 -
“欲飞不飞”的意思是什么? A. 想要飞翔却无法
B. 渔火在飞
C. 飞行的速度很慢
D. 夜晚没有星星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江雪》:同样描绘了孤独的旅途,但更加强调了自然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
- 《夜泊牛津》:同样有对自然的描写,然而更注重于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