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5:49:54

白杨风度纸钱灰,旧节人家上冢回。

坏道莫寻吴帝墓,平芜尚绕志公台。

黄旗应运还同尽,青骨成尘自可哀。

且喜村醪未高价,不辞冬酿为君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杨风度纸钱灰,旧节人家上冢回。
坏道莫寻吴帝墓,平芜尚绕志公台。
黄旗应运还同尽,青骨成尘自可哀。
且喜村醪未高价,不辞冬酿为君开。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的日子里,白杨树的影子和纸钱的灰烬交织在一起,旧时的节日里,人们纷纷回到祖先的墓地祭扫。不要去寻找吴帝的陵墓,因为荒草已经将志公的台子包围。黄旗随风飘荡,似乎一切都已结束,化为尘土的青骨让人感到悲哀。幸好村里的美酒价格不高,我愿意奉上冬天酿造的酒给你。

注释:

  • 白杨:一种树木,常用作丧葬时的树木象征。
  • 纸钱:祭祀时烧给逝者的纸钱,象征财富和对逝者的思念。
  • 吴帝:指的是吴王刘备的陵墓,古代帝王的墓地。
  • 志公台:指的是为纪念志公而建的台子,象征忠诚和志向。
  • 黄旗:古代军队的标志,象征着结束和归属。
  • 青骨:形容逝者的遗骸,化为尘土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5),字子华,号筱庐,近代著名诗人、学者,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风格清新脱俗,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节,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借助祭扫的场景,反映了对历史和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祭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亲情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白杨风度纸钱灰”用景象引入,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暗含人对逝者的追思。随后提到“坏道莫寻吴帝墓”,不仅传达出对历史的无奈感,还通过吴帝的沉寂引发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接着“黄旗应运还同尽,青骨成尘自可哀”更是直击人心,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感叹。最后则以“且喜村醪未高价”收尾,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对逝者心怀惆怅,但仍愿意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杨风度纸钱灰:白杨树的影子与祭祀用的纸钱灰烬相交,营造出清明的氛围。
    2. 旧节人家上冢回:在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前往墓地祭扫。
    3. 坏道莫寻吴帝墓:劝人不要寻找吴帝的墓,因为周围的环境已经荒凉。
    4. 平芜尚绕志公台:志公台被荒草环绕,表现了历史遗迹的荒废。
    5. 黄旗应运还同尽:黄旗象征着结束,暗示生命的终结。
    6. 青骨成尘自可哀:逝者的遗骸化为尘土,让人感到悲伤。
    7. 且喜村醪未高价:庆幸村里的美酒价格不高,表现出生活的乐观态度。
    8. 不辞冬酿为君开:愿意奉上自己酿造的酒,表达对朋友的情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坏道莫寻吴帝墓,平芜尚绕志公台”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象征:纸钱、黄旗等象征着对逝者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清明节的祭扫活动,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珍惜和乐观。

意象分析:

  • 白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追思。
  • 纸钱: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祭奠。
  • 黄旗:象征着结束与归属。
  • 青骨: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坏道莫寻吴帝墓”是指?

    • A. 不要去寻找荒凉的古墓
    • B. 去寻找吴帝的墓
    • C. 参拜吴帝的神灵
  2. 诗中提到的“村醪”指的是?

    • A. 一种美酒
    • B. 祭祀用的食物
    • C. 逝者的灵魂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清明》
  • 孟浩然《临洞庭湖》

诗词对比: 杜甫的《清明》同样描绘了清明节的祭扫场景,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而黄侃的诗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诗意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侃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