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1-25 23:24:16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春望
作者: 〔杜甫〕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原文展示: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白话文翻译:
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来临,城市中草木繁茂。
看到花开我不禁流泪,
听到鸟鸣我心中充满怨恨。
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一封家书的价值堪比万金。
我白发愈发增多,
仿佛连簪子也快要插不住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国破":国家破败,指国家沦亡或动荡。
  • "烽火":指战争,烽火连天,形容战乱频繁。
  • "家书":家里的信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关心。

典故解析:

  • “烽火”源于古代的军事信号,常用来形容战争的频繁与动荡。
  •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春望》作于安史之乱后,国家遭遇重创,杜甫身处成都,心中充满忧愁,深切感受到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望》是杜甫对国家沦陷和个人悲痛的深刻抒发。首句“国破山河在”直击主题,虽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木繁茂却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情感愈发强烈,花与鸟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将战乱与思乡的情感推向高潮,家书成为了珍贵的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因忧愁而白发愈增,心力交瘁的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切忧虑,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破,山河依旧。
  • “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临,城市草木茂盛,形成对比。
  • “感时花溅泪”:看到花开流下泪水,感叹时局。
  • “恨别鸟惊心”:因为别离而感到心痛,鸟鸣惊动内心。
  • “烽火连三月”:战争持续不断,令人忧心。
  • “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信的价值极高,寄托思念。
  • “白头搔更短”:因忧愁白发增多,表现内心苦闷。
  • “浑欲不胜簪”:白发多到无法插簪子,极具形象。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河与国家的对比,草木与战争的对比。
  • 拟人:花和鸟似乎有情感,传递诗人情绪。
  • 夸张:“家书抵万金”形象地表现思念之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衰败的痛心与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破”:象征国家的衰亡与动乱。
  • “山河”:象征祖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故土的眷恋。
  • “草木”:春天的象征,反映生机与战争的对比。
  • “家书”:象征思乡与人间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忧愁 C. 喜悦
  2. “家书抵万金”指的是?
    A. 家信很贵重 B. 家信很便宜 C. 家信无用
  3. 诗中提到的“烽火”是什么的象征?
    A. 和平 B. 战争 C. 美好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李白:反映旅途中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加强调战争的痛苦和个人的无奈,而《登鹳雀楼》则更为乐观、向上。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