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

时间: 2025-01-26 00:26:03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读《山海经》
作者: 苏轼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山在眼前,灵药并非植物所能比拟。玄芝生长在太元山,黄精则来自长谷。仙境浩瀚如大海,难道不够我洗浴吗?什么时候才能从山火中取来,点燃一寸蜡烛呢?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灵药:指的是神奇的药物,具有超凡的疗效。
  • 玄芝:一种传说中的灵芝,象征长生不老的药材。
  • 太元:道教中常提及的地方,有神秘色彩。
  • 黄精: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滋补。
  • 仙都:仙人的居所,传说中的神仙世界。
  • :洗浴,指在仙水中沐浴。
  • 束縕:束缚,通常指用丝绳缠绕。
  • :蜡烛,用来照明或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见称,兼具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及社会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山海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文献,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自然地理知识。苏轼在读《山海经》时,感受到其间的仙境和灵药的神奇,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海经》中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开头的“二山在咫尺”,让人感觉到仙境的近在咫尺,似乎只需迈出一步便可触及。而“灵药非草木”则强调了这种理想境界的特殊,灵药不仅仅是药材,而是象征着超越凡俗的生命力量。

接下来的“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则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象化,展示了自然界中所蕴藏的灵性与神奇,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诗中“仙都浩如海”更是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仙界,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最后一句“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似乎遥不可及,甚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整首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出苏轼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山在咫尺:两座山在眼前,形容理想生活似乎触手可及。
  2. 灵药非草木:灵药不是普通植物,暗示其珍贵和稀有。
  3. 玄芝生太元:玄芝生长在太元,强调这种药材的神秘和独特。
  4. 黄精出长谷:黄精出自长谷,说明自然界中有特殊的药材。
  5. 仙都浩如海:仙境广阔如大海,象征理想生活的广阔和自由。
  6. 岂不供一浴:难道不可以让我在此洗浴吗?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7. 何当从山火:何时才能从山火中取来,暗示追求理想生活的艰辛。
  8. 束縕分寸烛:点燃一寸蜡烛,意指微小的光明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都浩如海”,将仙境比作大海,强调其广阔无边。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山、药、仙等意象,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理想境界的描绘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和灵性的崇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理想的境界。
  • 灵药: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长生不老的梦想。
  • 仙都:寓意着理想世界和自由的生活。
  • 蜡烛:象征着微小的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药”主要指什么?
    A. 普通植物
    B. 神奇的药物
    C. 食品

  2. “仙都浩如海”中的“浩如海”是形容什么?
    A. 仙境的遥远
    B. 仙境的广阔
    C. 仙境的美丽

  3. “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什么?
    A. 渴望与期待
    B. 失望与绝望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庐山谣》:王勃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比较:两位诗人均以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但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哲理和内省,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加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山海经》注释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