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悬空寺》

时间: 2025-01-23 23:24:59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弯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弯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悬空寺的壮丽景象。高耸的石壁如千仞之高,古寺悬在半空之中。这里是一个净土,远离尘世的纷扰,楼阁高耸入云,似乎与远方的天空相连。岩边的月亮如弯弯的镰刀,半壁的画中则是禅意深远的境界。俯视脚下的行人,显得渺小,诗人心中飘然欲仙,仿佛已经超脱于世俗之外。

注释:

  • 石屏:高耸的石壁。
  • 千仞:形容非常高。
  • 古寺:指古老的寺庙。
  • 净土:无尘的地方,常引申为理想的境界。
  • 岑楼:高耸的楼阁,象征着超脱。
  • :佛教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心的宁静。
  • 俯视:向下看,表示高处的优越视角。
  • 飘然意欲仙:心中向往超脱于世俗,如神仙般的境界。

典故解析:

悬空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建筑巧妙地依附于悬崖之上,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诗中提到的“净土”与“禅”均源于佛教文化,表现出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邓克劭,清代诗人,字瑶圻,世居于山西,擅长山水诗,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邓克劭游览悬空寺时,受到其独特地理位置和佛教文化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悬空寺的雄伟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用“石屏千仞立”展现出悬空寺的巍峨,紧接着“古寺半空悬”则强调了它的独特位置,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的“净土绝尘境”表现出诗人对这里环境的赞美,显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景物,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悠远而宁静的,诗人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绘,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仿佛置身于人世之外,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最后一句“飘然意欲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石屏千仞立:高耸的石壁仿佛千仞之高,展示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2. 古寺半空悬:古老的寺庙悬挂在半空中,表现出建筑的奇特。
    3. 净土绝尘境:这里是一个无尘的净土,远离世俗的喧嚣。
    4. 岑楼缀远天:高楼与远天相连,象征着超然与渺小的关系。
    5. 一弯岩畔月:岩边的月亮如弯刀,增添了夜色的宁静。
    6. 半壁画中禅:半壁画面体现出深邃的禅意。
    7. 俯视行人小:从高处俯视,行人显得微不足道。
    8. 飘然意欲仙:心中向往超脱,似乎已然踏入仙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弯刀,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千仞”形容石壁的高大,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悬空寺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理想,表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石屏:象征坚固与高耸,代表着自然的伟力。
  • 古寺:代表历史与文化,传达出人文的厚重感。
  • 净土:象征理想之境,表现诗人追求的精神家园。
  • 月亮:象征宁静与纯洁,增添了夜晚的诗意。
  • 行人:象征世俗的人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悬空寺位于哪个省? A. 山西
    B. 四川
    C. 贵州
    D. 浙江

  2. 诗中“净土”指代的是什么? A. 世俗生活
    B. 理想境界
    C. 物质财富
    D. 繁华城市

  3. 诗中用来形容石壁的词语是? A. 斜立
    B. 千仞
    C. 矮小
    D. 垂直

  4. “飘然意欲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绝望
    B. 向往超脱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意象展现宁静的心境,与邓克劭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注》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