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甲戌清明》

时间: 2025-01-22 07:10:40

閒愁钻入诗心缝。

压得双肩寒未耸。

清明终是异乡春,风雨莫温游子梦。

羁魂不到先人冢。

阙处松楸谁补种。

潮音有意助新吟,泉路无人知隐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甲戌清明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閒愁钻入诗心缝。压得双肩寒未耸。
清明终是异乡春,风雨莫温游子梦。
羁魂不到先人冢。阙处松楸谁补种。
潮音有意助新吟,泉路无人知隐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愁,仿佛钻入了诗心的缝隙,压得双肩感到寒冷。清明节的到来,让我在异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风雨却无法温暖游子的梦境。游子无法回到先人的墓地,那里缺少了松树和梧桐,谁来为其补种呢?潮音似乎有意帮助我吟唱新诗,但通往泉水的路上,却无人知晓我心中的隐痛。


注释:

  • 閒愁:无所事事的忧愁。
  • 清明:清明节,祭扫先人的日子。
  • 羁魂:被束缚的灵魂,这里指游子无法归乡。
  • 松楸:松树和梧桐,常用作墓地的树木。
  • 潮音:水波的声音,可能引发诗人的灵感。
  • 隐痛:内心深处的痛苦,难以言表。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通常在春季,寓意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中提到的“游子”常常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词句而闻名,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先人的怀念。作品生动地表达了游子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玉楼春 甲戌清明》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游子在清明节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閒愁钻入诗心缝”,诗人用“钻入”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愁苦,仿佛忧愁已无处藏身,紧紧缠绕在心头。接着,诗人以“清明终是异乡春”表达了即使是春天的气息,因身在异乡而显得格外冷清,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羁魂不到先人冢”,游子虽心系故乡,但无力回归,形成一种无奈与惆怅。诗末“泉路无人知隐痛”,则突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似乎即使有潮音助兴,也难以解开心中结。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游子在清明时节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閒愁钻入诗心缝”:形象地描绘出愁苦如同针线般深入心中,难以摆脱。
  2. “压得双肩寒未耸”:沉重的忧愁压得肩膀感到寒冷,显示出心灵的负担。
  3. “清明终是异乡春”:说明在异乡的清明节,春天的气息却显得格外孤单。
  4. “风雨莫温游子梦”:风雨无情,无法温暖游子对故乡的梦。
  5. “羁魂不到先人冢”:无能为力,游子的灵魂无法归到先人的墓地。
  6. “阙处松楸谁补种”:对先人墓地的惋惜,感叹无人来照料。
  7. “潮音有意助新吟”:潮音似乎要助诗人吟唱,但又显得无力。
  8. “泉路无人知隐痛”:心中的隐痛无人知晓,孤独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閒愁钻入诗心缝”,将愁苦形象化。
  • 拟人:潮音被赋予“有意”,使自然发声似乎能感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逝去的哀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祭奠与思念。
  • 游子:代表远离故乡的人,传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松楸:作为墓地的树木,象征亲人的遗迹与怀念。
  • 潮音:代表自然的声音,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清明
    • C. 春节
    • D. 端午
  2. 诗中“羁魂”指的是什么?

    • A. 游子的灵魂
    • B. 先人的灵魂
    • C. 诗人的灵魂
    • D. 自然的灵魂
  3. 诗人身处何地?

    • A. 故乡
    • B. 异乡
    • C. 山林
    • D. 城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晓》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在春天对故乡的思念,但多了战争的背景,对家国的忧虑更为深沉。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将离别与思念结合,更为直接,情感清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