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郁孤台》

时间: 2025-01-26 03:21:11

石面层滩似虎牢,盘涡束峡见周遭。

背城二水合流远,隔岸五峰相对高。

神阙紫烟栖鹳雀,浮梁白日偃鲸鳌。

来游最爱西洲上,千树东风散碧桃。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登郁孤台

作者: 刘崧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石面层滩似虎牢,盘涡束峡见周遭。
背城二水合流远,隔岸五峰相对高。
神阙紫烟栖鹳雀,浮梁白日偃鲸鳌。
来游最爱西洲上,千树东风散碧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郁孤台的壮丽景色。首先,台前的石面和滩涂如同老虎的牢笼,周围的水流在峡谷中盘旋。背对着城池,两条河流在远处汇合,隔着岸边五座山峰高耸并立。神阙上升起紫色烟雾,栖息着鹳雀;阳光照耀下的浮梁如同海中的鲸和鳌。来此游玩,最喜欢西洲上的景色,成千上万的桃树在春风中绽放,散发出淡淡的碧绿。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面:指石头的表面。
  • 层滩:层叠的沙滩。
  • 虎牢:比喻坚固的地方。
  • 盘涡:水流打旋的样子。
  • 合流:河流交汇。
  • 神阙:指神秘的高阜。
  • 鹳雀:一种鸟类,象征灵动。
  • 浮梁:悬在水面上的桥梁。
  • :倒卧。
  • 鲸鳌:古代神话中的海洋生物,象征伟大。
  • 西洲:指西面的洲岛。
  • 碧桃:一种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典故解析: “神阙”通常指代道教的神仙居所,寓意高洁和安宁。诗中提到的鹳雀和鲸鳌,则分别象征着自然的生灵与神秘的力量,结合了现实与幻想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崧,明代诗人,精通诗文,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笔力遒劲。

创作背景: 《登郁孤台》创作于作者游览郁孤台时,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郁孤台是一个风景名胜,象征着人的孤独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郁孤台为背景,展示了宏伟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通过“石面层滩似虎牢”的比喻,突显出自然景观的雄伟与险峻。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视野扩展至远处的河流和高峰,描绘出一种开阔而深邃的意境。特别是“神阙紫烟栖鹳雀”,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神秘的元素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来游最爱西洲上,千树东风散碧桃”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特定景致的偏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这种转折使得整首诗既具自然描绘的宏伟,又不失个人情感的细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面层滩似虎牢:描写台前的石面,形容其坚固与险峻。
  2. 盘涡束峡见周遭:水流在峡谷中盘旋,展现出动态的美。
  3. 背城二水合流远:远处两条河流交汇,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
  4. 隔岸五峰相对高:描绘远处高耸的山峰,突显自然的壮丽。
  5. 神阙紫烟栖鹳雀:神秘的地方升起紫烟,栖息着优雅的鹳雀。
  6. 浮梁白日偃鲸鳌:桥梁在阳光下仿佛卧着巨大的生物,暗示自然的神秘。
  7. 来游最爱西洲上:表达作者对西洲景色的喜爱。
  8. 千树东风散碧桃:春风中千树桃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面比作虎牢,形象生动。
  • 拟人:描述生物(鹳雀、鲸鳌)赋予自然情感。
  • 对仗:如“背城二水合流远,隔岸五峰相对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面:坚固与险峻。
  • 二水:生命之源,象征流动与变化。
  • 五峰:高耸的山峰,象征伟大与崇高。
  • 鹳雀:灵动与自由。
  • 碧桃:春天与生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面层滩似虎牢”中的“虎牢”比喻什么?

    • A. 雄伟的山峰
    • B. 坚固的地方
    • C. 漂流的水
  2. 诗中提到的“神阙”是指什么?

    • A. 人间的建筑
    • B. 神仙的居所
    • C. 自然的景观
  3. 诗中“千树东风散碧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高远的视野和壮志。刘崧的《登郁孤台》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展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