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夜坐》

时间: 2025-01-11 14:05:53

四十二间廓底客,不知春向柳边深。

三旬禁足持僧戒,终日看书养道心。

露草带云眠野鹿,风枝摇月唳幽禽。

一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十二间廓底客,不知春向柳边深。
三旬禁足持僧戒,终日看书养道心。
露草带云眠野鹿,风枝摇月唳幽禽。
一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四十二间空旷的僧房中,我是个旅客,不知春天已悄然降临柳树边。三旬禁足,我遵守僧侣的戒律,整日埋头读书,修养我的道心。草地上露水浸湿,野鹿在云影下安然入睡,微风拂动树枝,月光下幽鸟啼鸣。一丝尘埃无法侵扰这炉烟的宁静,我自会在这空寮中继续吟唱。

注释:

  • 廓底:指宽阔的地方,这里形容僧房的空旷。
  • 三旬禁足:三旬即“十天”,指遵守禁足的时间。
  • 持僧戒:遵守僧侣的戒律。
  • 养道心:修养内心的道德与修养。
  • 露草:草上沾满露水,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唳幽禽:幽静中鸟类的鸣叫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僧侣的生活和自然景象,展现了道教或佛教的修行生活,反映出一种清幽的修道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茵,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修行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一个寂静的夜晚,或是描述诗人自己在僧房中修行的生活,体现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鉴赏:

《僧房夜坐》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精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客”字引出,表明诗人身处此地是暂时的,带有一种漂泊的情怀。接着通过“春向柳边深”的描写,暗示春天的到来,却又因禁足而无法亲历其美,形成一种失落感。

而后,通过对僧侣生活的描绘,诗人将禁足与读书结合,强调了通过内心的修行来感悟道理的过程。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中,露草、野鹿、幽禽的出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又和谐,体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安详。

最后一句“一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在这种清净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与创作的灵感,既有对外部世界的超然,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高洁的修道理念和诗人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在四十二间僧房中,作为旅客的我,不知道春天已来临,柳树旁的春色正浓。
    • 第二句:在三旬的禁足期间,我持守僧人的戒律,整日沉浸于书籍之中,修养我的道心。
    • 第三句:草地上露水滋润,野鹿在云影间安然入睡,微风拂动树枝,月下幽鸟啼鸣。
    • 第四句:没有一丝尘埃打扰到这炉烟的宁静,我在这空旷的僧房中继续吟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露草带云”和“风枝摇月”,形成和谐的对称。
    • 拟人:野鹿和幽禽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生动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修行状态,寓意深远。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修行的心态,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反映出一种超然的道德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僧房:象征修行的场所,反映出一种孤寂而清净的生活状态。
    • 春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生命的循环。
    • 露草:象征自然的纯洁与宁静,表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 野鹿和幽禽:象征自由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禁足”是指: A. 禁止出门
    B. 禁止饮酒
    C. 禁止读书
    D. 禁止交友

  2. 诗中“露草带云”描绘的是: A. 夜晚的星空
    B. 清晨的草地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尘世的留恋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D.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
  • 李白《夜泊牛津》:对夜晚静谧的感悟,表达孤独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叶茵《僧房夜坐》与王维《鹿柴》:二者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修行追求,但叶茵更强调对僧侣生活的细腻刻画,而王维则更注重整体的意境营造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深入解析古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 《叶茵诗集》:探讨叶茵的诗歌风格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