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时间: 2025-01-26 00:24:23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春
北山吹雨送残春,
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
故应随水到江滨。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上,细雨纷飞,送走了残留的春天;早晨,南边的小溪水流淌,绿意映照着人影。昨天的杏花已经看不见了,想必它们随着流水,飘到了江边。

注释

  • 北山:指北面的山,山上吹来的雨。
  • 残春:春天的最后阶段,春意渐去。
  • 南涧:南边的溪流。
  • 映人:照映着路过的人。
  • 杏花:指春天盛开的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浑不见:完全看不见。
  • 故应:所以应该,推测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著称,主张新法,提倡实用主义。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春末夏初,诗中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暮春》是一首描绘春末夏初转瞬即逝之美的诗作。诗的开头“北山吹雨送残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北山的雨水仿佛在为即将离去的春天送行,雨声中带着春天的余音,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而“南涧朝来绿映人”,则描绘了春天最后的绿意,溪水的流动中映照出人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接下来的两句“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逝去。杏花的消逝不仅是春天的瞬间,更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杏花的凋零让人感到惋惜,而它们随着水流飘向江边,给人一种无奈和思考的空间。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吹雨送残春:北山上细雨飘洒,仿佛是在为即将结束的春天送行。
  2. 南涧朝来绿映人:早晨南边的小溪流淌,绿意映照出路过的人,展现了生机和希望。
  3. 昨日杏花浑不见:昨天的杏花已经完全看不见,暗示春天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4. 故应随水到江滨:杏花应该是随着溪水漂流到了江边,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逝去比作杏花的消失,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拟人:雨和水似乎有情感,能够送别春天,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形成了“北山”与“南涧”的对照,展现了空间的变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展现了王安石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着静谧和孤寂。
  • :代表着春天的柔情和变化无常。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江滨:代表着生命的流逝和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个季节的结束?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2. “昨日杏花浑不见”中的“浑”字意思是?
    A. 完全
    B. 一部分
    C. 轻微

  3. 诗中提到的“南涧”指的是?
    A. 北边的溪流
    B. 东边的河流
    C. 南边的小溪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王安石的《暮春》更侧重于对春天逝去的感伤,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壮志。两首诗虽同样描绘了春天的场景,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的人生观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