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雁》

时间: 2025-01-26 00:23:09

羽毛摧落向人愁,当食哀鸣似有求。

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池雁》原文如下:

羽毛摧落向人愁,当食哀鸣似有求。
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

白话文翻译:

《池雁》全诗可以翻译为:
雁子羽毛的飘落让我心愁,鸣叫时的哀怨似乎在向人乞求。
遥远的衡阳,冬天快要变暖,失去自我的我,只是为了追求那稻米和粮食的谋划。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毛:指雁的羽毛,象征着失去和孤独。
  • 摧落:掉落、凋零的意思。
  • 哀鸣:悲哀的鸣叫,表现出雁的悲伤。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冬天温暖的象征。
  • 失身: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 稻粱:指稻米和粮食,象征生存的物质追求。

典故解析:

  • 衡阳:古代诗人常以“衡阳”作为南方的象征,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提倡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并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以诗、文、词、赋均有所成就。

创作背景: 《池雁》写于王安石晚年,因政务繁忙而感到孤独,借用池塘中的雁子抒发内心的愁苦与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池雁》以池塘中的雁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生活追求的反思。首句“羽毛摧落向人愁”,用雁的羽毛象征失落与孤独,生动地描绘了雁的凄凉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当食哀鸣似有求”,则通过雁的叫声表现了某种对生命的渴望,似乎在向人类发出求助的信号。

而“万里衡阳冬欲暖”一句,映射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尽管身处寒冬,春天的温暖却在冥冥之中酝酿,给人以生机与希望。而结尾“失身元为稻粱谋”则道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强调了在追逐生存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我,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雁的孤独与呼喊,传达了诗人对生存、内心及社会的多重感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出王安石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毛摧落向人愁”:雁的羽毛掉落,象征着失落,表达诗人的愁绪。
  • “当食哀鸣似有求”:雁的鸣叫似乎在哀求,表现出它们的无奈与悲哀。
  • “万里衡阳冬欲暖”:遥远的衡阳即将迎来春天,暗示希望即将来临。
  • “失身元为稻粱谋”: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迷失了自我,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的羽毛比作愁苦的象征。
  • 拟人:雁的哀鸣被赋予了求助的情感,使情绪更为深刻。
  • 对仗:“摧落”与“哀鸣”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个体在追求生存与物质的过程中,常常会迷失自我,传达出王安石对人生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毛:象征失落与孤独的情感。
  • 哀鸣:表达无助与渴望的情感。
  • 衡阳:象征希望与生机的自然景观。
  • 稻粱:代表物质追求,反映生活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池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地名“衡阳”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希望
    • C. 悲伤
    • D. 音乐
    • 答案:B
  3. 诗中“羽毛摧落向人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愤怒
    • D. 惊讶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斗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池雁》与杜甫的《春望》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王安石通过雁的孤独反映个体的失落,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破家亡的感慨,二者都展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