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葛天民栽苇》

时间: 2025-01-10 22:06:04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意思解释

赋葛天民栽苇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原文展示: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乡的景象:渔舟被芦苇阻碍着进入,水面宽阔,周围的芦苇丛中隐藏着白鹭,仿佛一根钓鱼竿在水中摇曳。岸边的竹林中,一位老翁在悠闲地垂钓,水面上的浮萍随着水流轻轻荡漾。诗人怜惜那样的宁静与美好,却又感叹那芦苇与白鹭在寒冷的雪霜中是多么脆弱和不堪。


注释:

  • 叶碍: 指叶子密集,阻碍了渔舟通行。
  • 渔舟: 渔民的船只。
  • 丛分: 指芦苇丛生,分开水面。
  • 水国: 水乡,形容水面宽广的地方。
  • 低回: 形容飞翔的鸟儿盘旋。
  • 藏鹭渚: 白鹭隐藏在水中小洲上。
  • 荡户: 指水边的门。
  • 溪翁: 指在溪边垂钓的老人。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显典故,但可见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1050年-1120年),字宗尧,号半山,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具有典雅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写作于宋代的乡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赋葛天民栽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诗中展现出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渔舟、芦苇、白鹭,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的开头“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用“低回藏鹭渚”描写了白鹭的优雅姿态,在水面上轻盈的飞翔,仿佛在和谐的自然中自由自在。

而“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则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溪边垂钓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一句“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则引发了诗人对自然脆弱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叶碍渔舟入: 叶子茂密,渔舟难以驶入,渲染了一种宁静与阻碍的氛围。
  2. 丛分水国宽: 芦苇丛生,水面宽阔,表现了水乡的自然景观。
  3. 低回藏鹭渚: 白鹭在水中小洲上隐蔽,象征着自然生灵的和谐与静谧。
  4. 仿佛钓鱼竿: 形象生动地将白鹭与钓鱼竿相提并论,展现了水乡生活的特色。
  5. 荡户和萍送: 岸边的门轻轻摇动,浮萍随水流动,增添了闲适的意境。
  6. 溪翁当竹看: 描绘老翁垂钓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 所怜如许节: 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珍惜与怜惜。
  8. 不耐雪霜寒: 感叹自然脆弱,暗含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仿佛钓鱼竿”将白鹭与钓鱼竿相类比,形象生动。
  • 拟人: “荡户和萍送”赋予自然物以人情,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体结构更为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舟: 代表水乡生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芦苇: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阻碍。
  • 白鹭: 代表优雅与宁静,体现自然之美。
  • 溪翁: 体现了老年人的淡泊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叶碍渔舟入”意指什么? A. 渔舟进不去
    B. 渔舟进得去
    C. 渔舟在水中

  2. 诗句“荡户和萍送”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渔舟在水中
    B. 浮萍在水面
    C. 老人垂钓

  3. 诗中提到的“溪翁”是指什么?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小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舟唱晚》 by 张志和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江雪》与叶绍翁的《赋葛天民栽苇》均描绘了水乡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前者更显孤独与冷清,后者则更多了一份生机与人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绍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