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咏白海棠》

时间: 2025-01-11 05:44:36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白话文翻译:

珍惜那娇美的姿态,白天把门掩上,
自己提着瓮来浇灌那青苔的花盆。
胭脂色洗尽了秋天阶梯上的影子,
冰雪般的清冷引来露水的灵魂。
淡雅的花朵,才明白原来更显艳丽,
愁苦多了,哪能得到那无瑕的玉石?
想要回报白帝的恩赐,必须保持洁净,
却无言地看着婷婷的花儿,日子又渐渐昏暗。

注释:

  • 芳姿:指花的美丽姿态。
  • :古代用来盛水或酒的器物。
  • 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这里用来形容花的颜色。
  • 玉无痕:比喻无暇的美丽或完美的状态。
  • 白帝:传说中的白帝,可能指代白色的花卉或象征纯洁之物。
  • 婷婷:形容花的姿态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小说家,著有《红楼梦》。他生于官宦世家,后因家道中落而经历了贫困,生活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雪芹晚年,正值其创作《红楼梦》的时期。诗中以白海棠为题,借花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是曹雪芹以白海棠为题材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刻画了白海棠的娇美与清雅,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的开头“珍重芳姿昼掩门”,传达了诗人对花的珍视与保护,仿佛在说,花的美丽是如此脆弱,需要精心呵护。“自携手瓮灌苔盆”,则表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关怀,显示出一种温柔的情怀。

接下来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通过色彩和意象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冷的美感。这里的“胭脂”与“冰雪”形成鲜明的对立,既有温暖又有冷漠,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揭示了诗人对美的体验是经过淡泊与愁苦的洗礼。最后两句“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则是对纯洁与衰落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花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珍重芳姿昼掩门”:珍惜花的美丽姿态,白天把门关上,不让外界打扰。
    2. “自携手瓮灌苔盆”:自己提着瓮,细心浇灌青苔的花盆,表现出对花的呵护。
    3. “胭脂洗出秋阶影”:胭脂般的色彩洗尽了秋天阶梯上的影子,表现出花的艳丽。
    4. “冰雪招来露砌魂”:清冷的冰雪引来了露水的灵气,使用了生动的意象。
    5. “淡极始知花更艳”:当花显得淡雅时,才知道它更显艳丽。
    6. “愁多焉得玉无痕”:愁苦多了,怎么能得到无瑕的美丽?
    7. “欲偿白帝宜清洁”:想要回报白帝的恩赐,必须保持洁净。
    8. “不语婷婷日又昏”:无言地看着优雅的花,日子又渐渐昏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美丽比作胭脂,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淡极始知花更艳”和“愁多焉得玉无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露水描写成“招来砌魂”,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对美丽与纯洁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白海棠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白海棠: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内心的理想。
  • 胭脂:象征美丽与娇艳,反映出女性的柔美。
  • 冰雪:象征冷静与清雅,表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露水: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珍重芳姿”是指:

    • A. 保护花的美丽
    • B. 伤害花的美丽
    • C. 忽视花的美丽
    • D. 嫉妒花的美丽
  2. “胭脂洗出秋阶影”中的“胭脂”指:

    • A. 一种酒
    • B. 一种化妆品
    • C. 一种花
    • D. 一种食物
  3. 诗中的“白帝”象征的是:

    • A. 光明
    • B. 纯洁
    • C. 痛苦
    • D. 生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曹雪芹的《薛宝钗咏白海棠》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薛宝钗咏白海棠》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庐山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豪情。

参考资料:

  • 曹雪芹,《红楼梦》相关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书籍
  • 关于清代文学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