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荔枝)》
时间: 2025-01-27 03:3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荔枝)
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
冰肌照映柘枝冠。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
一双和叶插云鬟。
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我曾被贬谪到巴蛮之地,那时荔枝树下我亲自去攀摘。
荔枝的冰冷肌肤映照着树枝的冠冕,
阳光下轻轻裂开的红色果实有三百颗,味道甘甜而凉爽。
再次走入生死的边缘,似乎就像人间一样。
一对和叶轻插在云鬟里,
多亏那清湘水边的燕子般的美丽面容,和我一起依偎在栏杆上。
注释:
- 谪巴蛮:谪,指被贬谪;巴蛮,古地名,指今四川一带。
- 荔子:荔枝,果实,因其味道鲜美而受到喜爱。
- 冰肌:比喻荔枝的外表洁白如冰,形容其美丽。
- 柘枝:柘树的树枝,这里用作衬托。
- 日擘轻红:阳光透过,轻轻裂开的红色果实。
- 甘寒:味道甘甜而清凉。
- 鬼门关:生死之门,指临近死亡的境地。
- 和叶:和谐的叶子,形容叶子美丽。
- 云鬟:指女子的发髻,形容发型如云般美丽。
- 清湘燕玉面:清湘,指湘水清澈;燕玉面,形容女子的美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香山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风格受王维、杜甫等人的影响,崇尚自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被贬谪期间,表达了对荔枝这一美好事物的怀念,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浪淘沙(荔枝)》是黄庭坚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诗中通过对荔枝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忆昔谪巴蛮”,即点明了作者的身世和情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随即转入对荔枝的细腻描写,诗人以“冰肌照映柘枝冠”展现了荔枝的美丽,意象鲜明,令人神往。接下来的“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则通过具体的数字描绘和味觉的体验,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丰盈而甘甜的果实世界。
而“重入鬼门关”,则是诗人对生死的感慨,一方面是对生命脆弱的警惕,另一方面则是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最后几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则描绘出一幅温馨浪漫的景象,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和人情味。
总体来看,黄庭坚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引发了对生活、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作品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谪巴蛮:回忆我被贬谪到巴蛮那年。
- 荔子亲攀:我亲自去攀摘荔枝。
- 冰肌照映柘枝冠:荔枝的外表如冰般洁白,映照着树枝的美丽。
-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阳光下轻轻裂开的红色果实有三百颗,味道甘甜而清凉。
- 重入鬼门关:再次走入生死的边缘。
- 也似人间:这似乎就像人间一样。
- 一双和叶插云鬟:一对和谐的叶子轻插在女子的发髻里。
- 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多亏那清湘水边的燕子般美丽的面容,和我一起依偎在栏杆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比作冰肌,突出其美。
- 对仗:如“重入鬼门关”和“也似人间”,增强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表现人情,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述荔枝的美丽和甜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蕴含了对人生苦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荔枝:象征着美好和甜蜜的生活。
- 冰肌:代表纯洁和美丽。
- 鬼门关:暗示生命的脆弱及对生死的思考。
- 云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荔子”指的是什么? A. 柿子
B. 荔枝
C. 苹果 -
“重入鬼门关”在诗中表示什么? A. 走入美好生活
B. 回忆往事
C. 生命的脆弱 -
诗中提到的“清湘燕玉面”是指谁? A. 荔枝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自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爱情与美好生活的诗句。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苏轼《水调歌头》对比:两者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黄庭坚更侧重于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
-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对比:两者都表现了人生苦乐的思考,但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黄庭坚的相关文献与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