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时间: 2025-01-27 03:3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雁初来秋影寒。
霜林风过叶声乾。
龙山落帽千年事,我对西风犹整冠。
兰委佩,菊堪餐。
人情时事半悲欢。
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雁群初来,秋天的影子显得凄凉。
霜打的树林里,风过时树叶发出干枯的声响。
龙山上千年的往事如同落下的帽子,我在西风中依然整理着我的帽子。
佩戴兰花,吃菊花,都是美好的事。
人情世事总是悲欢交织。
只想酩酊大醉来庆祝佳节,更要仔细欣赏手中的茱萸。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雁:指秋冬季节迁徙的寒鸦或雁,象征着寒冷的到来。
- 霜林:指被霜打过的树林,象征秋冬的萧瑟。
- 龙山:指一座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历史事件的象征。
- 整冠:整理帽子,表示对自己形象的要求。
- 兰委佩:佩戴兰花,象征高雅和品位。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佩戴以祈求长寿。
典故解析:
- 重九节:即重阳节,古时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健康的传统节日。
- 千年事: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人物,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节日的气氛,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情世事的思考,反映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重阳节为背景,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事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开篇即用“寒雁初来秋影寒”描绘出初冬的萧瑟,带出一种孤寂与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情绪。接着,诗人通过“霜林风过叶声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干枯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龙山落帽千年事”一句,诗人以龙山为代表,暗示历史的悠久和沧桑,而自己在西风中仍然要整理帽子,显示出对生活的执着与珍惜。此处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认真态度。
最后两句“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则转向节日的欢庆。通过“酩酊”与“茱萸”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在面对生活苦乐交织时,仍然希望在节日中寻得快乐和意义。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个诗歌在悲中带有一丝欣喜,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雁初来秋影寒:描绘初秋景象,暗示季节的变换和寒冷的来临。
- 霜林风过叶声乾:风吹霜打的树林,发出干枯的声音,增加了秋冬的萧瑟感。
- 龙山落帽千年事:龙山的历史悠久,落下的帽子象征着经历的沉淀与无常。
- 我对西风犹整冠: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仍然保持仪态,体现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兰委佩,菊堪餐:佩戴兰花、食用菊花,象征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人情时事半悲欢:人生在世,悲喜交织,表达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 但将酩酊酬佳节:借酒庆祝佳节,表达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 更把茱萸仔细看:重阳节时佩戴茱萸,寓意对长寿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受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通过“风过叶声”赋予风和树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兰委佩,菊堪餐”,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悟,表达了在悲欢交织的生活中,仍要珍惜快乐时光和美好事物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雁:象征秋冬的来临与孤寂。
- 霜林:代表季节的变化和大自然的无情。
- 龙山:历史与沧桑的象征,暗示对过往的思考。
- 茱萸:重阳节的象征,寓意长寿与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雁初来秋影寒”中的“寒雁”指的是(A)夏天的雁(B)秋冬的雁(C)春天的雁
- 诗中提到的“茱萸”是与哪个节日有关的?(A)春节(B)端午节(C)重阳节
- “人情时事半悲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单纯的快乐(B)悲欢交织(C)无所谓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重阳望月》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人情的真挚与深厚。与黄庭坚的作品相比,王维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黄庭坚则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