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九月初二夜雨过垂虹桥,书感同梦西》

时间: 2025-04-28 18:11:14

细雨愔愔蓬背滴。

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

梦又不成灯又黑。

乱鸦声里天如墨。

似酒浓愁无处说。

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

桥外杨花桥下客。

可怜一样伤漂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愔愔蓬背滴。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梦又不成灯又黑。乱鸦声里天如墨。似酒浓愁无处说。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桥外杨花桥下客。可怜一样伤漂泊。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雨点轻轻地打在蓬背上,身处蓬底的我,独自掀开单薄的被褥。梦又无法成真,黑暗中灯光暗淡。喧闹的乌鸦声中,天色如墨般阴沉。愁绪如浓酒,却无处倾诉。期待那两只鸿雁,远飞向天涯去寻找。桥外的杨花,桥下的客人,都是可怜的漂泊者。

注释:

  • 愔愔:形容细雨轻柔的样子。
  • :指代草席或草屋,表示简陋的居住环境。
  • 羁人:旅途中被困的人,表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
  • 单衾褟:指单薄的被子,暗示寒冷的环境和孤独的心境。
  • 灯又黑:形容夜晚的黑暗,暗示无法入眠的心情。
  • 乱鸦声:乌鸦的喧闹声,象征不安和孤独。
  • 双鸿:指的是成双成对的鸿雁,象征着归宿和团圆。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常与春天和漂泊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星誉,清代诗人,以情感细腻和意象丰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雨夜,诗人身处孤独的环境中,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归宿的渴望。雨夜的情景与内心的孤寂相互映衬,使得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愁绪。

诗歌鉴赏:

周星誉的《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漂泊者在雨夜中的心境。细雨如丝,勾勒出一种柔和而又悲怆的氛围。诗人以“蓬背”自喻,表现出自己身处的简陋环境,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黑暗的灯光和乌鸦的喧哗,不仅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凄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助与愁苦。

“似酒浓愁无处说”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愁苦的深重,愁如浓酒,却无处倾诉,渴望理解与共鸣。双鸿的意象则引出了对归宿的渴望,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离愁别绪,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雨愔愔蓬背滴:细雨轻轻落在简陋的居所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身处蓬底的我,独自掀开薄被,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3. 梦又不成灯又黑:梦境无法实现,黑暗中无光明,提示内心的失落。
  4. 乱鸦声里天如墨:乌鸦的喧嚣声中,天色阴沉,象征着内心的忧愁。
  5. 似酒浓愁无处说:愁绪如浓酒般深重,却无处可倾诉,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6. 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期待那成双的鸿雁,象征着寻找归宿的渴望。
  7. 桥外杨花桥下客:桥外的杨花与桥下的行人,皆是漂泊者,增添了孤独感。
  8. 可怜一样伤漂泊:对这些漂泊者的同情,反映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愁似酒浓”比喻愁苦的深重。
  • 拟人:将雨、鸦声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桥外杨花,桥下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揭示了人们在漂泊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归宿和团圆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细腻与温柔,暗示内心的愁苦。
  • :代表简陋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的漂泊感。
  • 双鸿:象征着团圆与归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杨花:与春天与漂泊相关,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细雨愔愔”形容了什么?

    • A. 细雨的声音
    • B. 细雨的轻柔
    • C. 细雨的颜色
    • D. 细雨的数量
  2. “梦又不成灯又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怀念
    • D. 愤怒
  3. 诗中的“双鸿”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归宿
    • D.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周星誉与李清照在表达孤独情感时,李清照的《如梦令》更侧重于对往昔的怀念,而周星誉则更强调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周星誉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元明清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