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
三诏人心系,两年王运终。
入闽怀远志,依郑弃前功。
纵有黄苏相,无如历数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的威严和历史的沧桑。高墙之上,天子的气度非凡,早已成就了英明的声望。三次诏令,百姓的心思凝聚在一起,可是经过两年的统治,王朝的运势最终走到了尽头。进入福建,怀有远大的志向,却因依附于郑氏而抛弃了之前的功业。即便有黄、苏这样的贤才辅佐,也无奈于年岁渐渐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注释:
- 高墙:指王宫的高墙,象征皇权的威严。
- 天子气:指皇帝的气度和权威。
- 夙昔:指从前,往昔。
- 三诏:指三次发布的诏书,象征朝廷对民众的关怀。
- 王运:王朝的运势或命运。
- 入闽:进入福建省。
- 怀远志:怀有远大的志向。
- 依郑:依赖郑氏,即郑成功,历史上著名的抗清将领。
- 黄苏:指黄宗羲和苏洵,代表贤才。
- 历数穷:指历史的沉重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炳垕,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探讨历史变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重读行朝录感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的时期。诗人在反思历史时,感受到王朝的兴衰以及个人理想的无奈,正是这种历史感和现实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墙、天子、诏令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权力中心的威严与历史的变迁。开篇的“高墙天子气”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皇权气息的空间,诗人用“夙昔著英风”来强调历史的辉煌和过去的荣耀。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王朝的运势却在短短两年内急转直下,反映出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这一变化让人深切感受到政治的复杂与不可测。
进入福建的“怀远志”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但在“依郑弃前功”的句子中,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即使有黄、苏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为支撑,最终仍然难以改变历史的轨迹,诗人感叹“历数穷”,表明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历史沉重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墙天子气:描绘皇宫的高耸和皇帝的威仪,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 夙昔著英风:回顾过去,强调历史的辉煌,说明皇帝曾经的优秀。
- 三诏人心系:三次诏令说明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密切关系。
- 两年王运终:尽管有好的开始,王朝的运势却在短时间内走向尽头。
- 入闽怀远志:表达诗人心怀远大理想,渴望有所作为。
- 依郑弃前功:感叹依附于他人,放弃了之前的成就。
- 纵有黄苏相:即使有贤能之士的帮助。
- 无如历数穷:最终也无力改变历史的进程。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展现了诗歌的对比和和谐美。
- 象征:高墙、诏令等物象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变迁。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黄、苏的提及,暗示政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权力的无常、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墙:象征着皇权的稳固与权威。
- 天子:代表最高统治者,暗示权力的绝对性。
- 三诏:象征着朝廷对民众的关怀与联系。
- 黄、苏:代表历史上的贤能之士,象征着智慧与才华。
- 闽:地理上的象征,代表了历史变迁下的个人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墙”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隐私
- B. 皇权的威严
- C. 自然的高峰
- D. 文化的传承
-
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A. 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 B.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C. 对王朝兴衰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赞美
-
“入闽怀远志”中的“远志”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风景
- B.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C. 远离家乡
- D. 远古的历史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黄炳垕《重读行朝录感赋》:前者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怀,后者则聚焦于历史的反思和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炳垕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