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居士归天台》

时间: 2025-01-10 22:04:46

道貌尘中见,何时下翠萝。

闲情秋水淡,归梦白云多。

缨过龙湫濯,诗当雁荡歌。

清豪不易得,一别又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陆居士归天台
作者: 吴惟信 〔宋代〕

道貌尘中见,何时下翠萝。
闲情秋水淡,归梦白云多。
缨过龙湫濯,诗当雁荡歌。
清豪不易得,一别又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陆居士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世俗的外表和道德风范是怎样在尘世中显现的,何时才能回归到那青翠的藤萝之下。笔者闲适的心情如同秋水般清淡,归来的梦境则如同白云般悠远。缨带过龙湫清洗,诗歌如同雁荡的歌声。清高与豪放是难以寻得的,一旦分离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貌: 指表面上的德行、风范。
  • 尘中: 指尘世,现实生活中。
  • 翠萝: 形容绿色的藤萝,象征自然清幽之地。
  • 闲情: 指悠闲自在的情绪。
  • 秋水: 秋天的水,清澈而淡。
  • 龙湫: 指龙湫山,可能指某个著名的景点。
  • 缨: 指带子,这里可能指代诗人的身份或情感的牵挂。
  • 雁荡: 指雁荡山,风景名胜,象征高雅的情趣。
  • 清豪: 指清高与豪放的气质。

典故解析:

  • 龙湫: 出自《山海经》,后用作形容险峻的山水,象征诗人追求的高远境界。
  • 雁荡: 雁荡山在古代文人中颇有名气,常被用作吟咏的对象,象征文人的志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惟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崇尚自然,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惟信与陆居士的别离之际,表达了诗人对陆居士的敬仰和不舍。陆居士可能是一位道士,诗中体现了诗人与道教文化的关联。

诗歌鉴赏

《送陆居士归天台》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篇“道貌尘中见,何时下翠萝”通过对比道德与世俗,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望。接着“闲情秋水淡,归梦白云多”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归属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缨过龙湫濯,诗当雁荡歌”,象征着诗人对高远的追求与对心灵的洗礼。最后一句“一别又如何”,则是对离别的无奈与豁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兼具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人生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貌尘中见,何时下翠萝: 表达了对道德与世俗的反思,渴望回归自然。
  2. 闲情秋水淡,归梦白云多: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
  3. 缨过龙湫濯,诗当雁荡歌: 描绘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象征着文人的志趣。
  4. 清豪不易得,一别又如何: 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人生比作离别,寓意深远。
  • 对仗: 诗句对偶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构建了清新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透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貌: 代表理想中的德行。
  • 翠萝: 象征自然与归属。
  • 秋水: 表达内心的平静。
  • 白云: 代表自由与理想的追寻。
  • 龙湫、雁荡: 表达高远的志趣与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道貌尘中见”中的“道貌”指的是什么? A. 外表的风范
    B. 内心的道德
    C. 现实的生活
    D. 自然的状态

  2. 诗中“闲情秋水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兴奋
    D. 忧虑

  3. “清豪不易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友情
    B. 理想
    C. 离别
    D.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对比吴惟信的《送陆居士归天台》和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而吴惟信则显得更为沉静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
  • 《吴惟信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