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科山「生圹集」编成戏题》
时间: 2025-01-24 16:3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坏净土,惹词坛多少绣肠搜索?
画个黄冠丘壑里,顿使山灵生色。
薤露歌翻,美人香草,楚些招魂魄。
柴桑自祭,笑伊求死难得。
自古圆石书铭王官置酒,题咏何寥寂?
只有侯家西第颂,浪费才人墨笔。
网尽珊瑚,士安作序,此集千金直。
墓门展读,寿星正耀南极。
白话文翻译:
这片净土已经破坏,惹得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绣肠吟咏?
在这片黄冠的山丘中,山灵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薤露的歌声翻转,美人的香草,楚地的魂魄被召唤。
柴桑自我祭奠,笑着说求死实在难得。
自古以来,圆石上铭刻的王官处置的酒宴,题咏却是多么寥寂?
只有侯家西第的颂扬,才是对才子墨笔的浪费。
网尽珊瑚,士安为这作序,这部作品价值千金。
在墓门前展开阅读,寿星正照耀着南极。
注释:
- 坏净土:指的是被破坏的净土或理想之地。
- 黄冠:可能指代一种古代的仪式服饰,象征庄重。
- 薤露:指薤草,常用于古诗歌中象征美人或幽怨之情。
- 柴桑:古地名,指代历史文化的背景。
- 圆石:古代的铭文,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 侯家西第:可能指特定的名门望族,表达对才子墨笔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朝崧(出生于清代,具体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作是在清代背景下写成的,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文化及人生态度的思考。在一个文人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表达对“坏净土”的感慨,折射出对于人们的追求与理想的失落。
诗歌鉴赏:
《念奴娇 科山》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坏净土”引入,直接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反思,仿佛在问:多少文人骚客在此吟咏,却难以改变这一切。接下来的“画个黄冠丘壑里”则暗示了人们在美丽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希望从中获得灵感与生气。
诗中提到的“薤露歌翻,美人香草”,则将自然景色与人间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伤感的氛围。柴桑自祭的意象,则表现出一种虽身处繁华却内心孤寂的深刻感受。最后,诗人以“墓门展读”作结,不仅强调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暗示着对生命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远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坏净土,惹词坛多少绣肠搜索?
这句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净土的破坏使得文人们无处发泄情感。 -
画个黄冠丘壑里,顿使山灵生色。
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
薤露歌翻,美人香草,楚些招魂魄。
自然景色与人情味的结合,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柴桑自祭,笑伊求死难得。
自我祭奠的意象,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慨。 -
自古圆石书铭王官置酒,题咏何寥寂?
质疑历史的流逝,人们的追求与成就是否真能留下痕迹。 -
只有侯家西第颂,浪费才人墨笔。
对于当时文化现状的无奈,才子墨笔的浪费感。 -
网尽珊瑚,士安作序,此集千金直。
强调作品的珍贵,表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墓门展读,寿星正耀南极。
以寿星作为象征,体现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坏净土”与“黄冠丘壑”进行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失落与渴望。
- 拟人:山灵“生色”,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净土:象征理想的精神家园。
- 黄冠:代表庄重与仪式感。
- 薤露:美人与幽怨的象征。
- 柴桑:历史文化的载体。
- 圆石:历史铭文与文化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坏净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欢喜
C. 期待
D. 安宁 -
“薤露歌翻”中的“薤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草
C. 一种香料
D. 一种饮品 -
“墓门展读”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文人死后仍留名
B. 对历史的怀念
C.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林朝崧的《念奴娇 科山》更多地关注于文化与历史的沉思,而辛弃疾则以豪放的个性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朝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