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

时间: 2025-01-24 21:55:34

极目心情独倚楼,荻花枫叶满江秋。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流。

铁瓮百年春雨梦,铜驼万里夕阳愁。

西风历历来征雁,又带边声过石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景楼
作者:杨维桢

极目心情独倚楼,
荻花枫叶满江秋。
地雄吴楚东南会,
水接荆扬上下流。
铁瓮百年春雨梦,
铜驼万里夕阳愁。
西风历历来征雁,
又带边声过石头。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高楼上眺望四方,心情独自悠然。江面上满是芦苇花和枫树叶,浓厚的秋意扑面而来。这里是吴楚的交汇之地,地势雄伟,江水连接着荆州和扬州,流向四面八方。铁瓮中百年的春雨梦,似乎悠长而又遥不可及;铜驼下万里的夕阳愁,令人感到无尽的思乡之情。西风呼啸,传来征雁的鸣叫,又夹带着边地的声音,穿过石头般的寂静。

注释

  1. 极目:极远地眺望,指视野开阔。
  2. 荻花:芦苇的花,秋天时节盛开,象征秋意。
  3. 吴楚:指当时中国东南地区的吴国和楚国,地理与文化的交汇地。
  4. 铁瓮:比喻长久的梦境或记忆,铁的特性暗示着坚固、永恒。
  5. 铜驼:象征着遥远的旅途与孤独的思念。
  6. 西风:秋风,传达出冷清和寂寞的感觉。
  7. 征雁:指迁徙的雁,代表远方的思念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静,号双峰,浙江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维桢晚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以地理与历史的交汇点,表达他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多景楼》是一首描写秋景与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愁。首联“极目心情独倚楼”便以简洁的语言道出诗人站在高楼上的感受,既有对远方的眺望,也有对内心情境的反思。接下来的“荻花枫叶满江秋”,将秋天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

诗中描绘的地理环境,吴楚的雄伟与江水的流动,象征着历史的交融与文化的交汇,也暗示着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后半部分的“铁瓮百年春雨梦,铜驼万里夕阳愁”,则更深层地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与个体的孤独。

最后两句“西风历历来征雁,又带边声过石头”,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西风与征雁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流浪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具备了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心情独倚楼”:诗人站在楼上,心情沉静而又孤独。
  • “荻花枫叶满江秋”: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 “地雄吴楚东南会”:诗人提到吴楚的地理位置,强调其历史文化的交汇。
  • “水接荆扬上下流”:江水连接荆州和扬州,展现了地理的广阔。
  • “铁瓮百年春雨梦”:象征着长久的梦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铜驼万里夕阳愁”:表达对远方的忧伤与对故乡的思念。
  • “西风历历来征雁”:西风与迁徙的雁,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又带边声过石头”:传达出边地的声音,增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铁瓮”与“铜驼”分别象征着梦与孤独的旅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好的对称和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思乡与孤独的主题,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的反思,透过秋景的描写,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荻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孤独。
  • 枫叶:代表着变化与转瞬即逝的美好。
  • 江水:流动的象征,代表着时间与历史的延续。
  • 西风: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极目心情独倚楼”中的“极目”意为: A. 远眺
    B. 俯视
    C. 侧身
    D. 低头

  2. “铁瓮百年春雨梦”中“铁瓮”象征: A. 年轻
    B. 梦想
    C. 记忆
    D. 未来

  3.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温暖
    D. 安宁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杨维桢的《多景楼》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杨维桢更加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具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元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