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
时间: 2025-01-24 11:4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开元全盛时,海陵官漕米流脂。
丁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宫中君明臣告老,天下夫和妇循道。
蛮夷玉帛涉海来,海平远接三山岛。
仁人为邦未百年,民间斗米七千钱。
海陵官漕忽中阻,大舶灭没鱼龙渊。
潢池弄兵本赤子,渤海老臣能料理。
如何嫉作豺虎丛,岛国称孤奸万死。
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
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赏功岂愿尚书郎。
白话文翻译
回想开元盛世的美好时光,海陵的官船上米粮如流脂一般丰盈。
年轻和年老的男人都不懂得使用兵器,九牧的忠诚长途跋涉不再拾遗。
宫中君主明智,臣下告老还乡,天下的丈夫和妻子和睦相处,遵循道理。
蛮夷的珍宝通过海路而来,海面辽阔,远接三山岛。
仁君治理国家不过百年,民间却因斗米而成交七千钱。
海陵的官船突然被阻,大船在鱼龙渊沉没。
潢池的兵士本是赤子之心,渤海的老臣却能妥善处理。
为何要嫉妒那如豺虎般的群体,岛国却自称孤立,奸诈万死。
花卿的猛将使国家动荡,太阿剑倒持已无法抵挡。
你可曾见到木兰杀敌谢天子,获得荣华为何不愿做尚书郎?
注释
- 开元: 指唐代开元年间,盛世的象征。
- 海陵: 指海陵地区,古代的一个重要水运中心。
- 官漕: 指官方运输的船只,主要用于运送粮食。
- 斗米: 指米价,反映当时民间生活困苦,斗米七千钱显示物价高昂。
- 豺虎丛: 豺虎比喻贼寇或奸诈之徒。
- 木兰: 指花木兰,传说中的女英雄,表现出女性的英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沉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社会现实,抒发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杨维桢通过回忆开元盛世,表达对当时政治动乱和民生困苦的忧虑。
诗歌鉴赏
《忆昔》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从开元盛世到元代动乱的历史变化。诗中描绘了一个富庶、和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国家治理有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民生艰难,物价飞涨,国家的安宁被动乱所取代。诗人用“海陵官漕米流脂”描绘了昔日的繁荣,而“民间斗米七千钱”则揭示了现实的惨淡,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
此外,诗中提到的木兰和花卿,象征着曾经的英勇与荣耀,反映出诗人对英雄的追慕与对当前时局的不满。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沉重回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开元全盛时: 回忆开元年间的盛大景象。
- 海陵官漕米流脂: 描绘海陵地区粮食丰盈的繁荣。
- 丁男老不识兵器: 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对战争的无知和懒散。
- 九牧长途不拾遗: 忠诚的牧民长途跋涉,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宫中君明臣告老: 描述统治者明智,臣下能够安度晚年。
- 天下夫和妇循道: 社会和谐,家庭美满。
- 蛮夷玉帛涉海来: 外国的珍宝通过海路而来,象征着对外贸易的繁荣。
- 仁人为邦未百年: 君主仁爱治理国家,未满百年。
- 民间斗米七千钱: 物价飞涨,民生困苦。
- 海陵官漕忽中阻: 官船遭遇阻碍,暗喻国家的危机。
- 大舶灭没鱼龙渊: 大船沉没,象征着繁荣的衰落。
- 潢池弄兵本赤子: 兵士本应为赤子之心,却被卷入战乱。
- 渤海老臣能料理: 有经验的老臣能处理复杂局面。
- 如何嫉作豺虎丛: 质疑为何要嫉妒这些如豺虎般的群体。
- 岛国称孤奸万死: 岛国自称孤立,暗指阴险的行为。
- 花卿猛将乱国章: 花卿的猛将使国家动荡不安。
- 太阿倒持不可当: 太阿剑的倒持象征着失去平衡的力量。
- 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 提及木兰英雄事迹,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敬。
- 赏功岂愿尚书郎: 对于伟大功绩,未必愿意得到官职,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将开元盛世与元代动荡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 木兰、花卿等人物象征着英雄的追求与历史的反思。
- 排比: 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繁荣与当下的动乱,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与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重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开元: 代表繁荣与和谐的社会。
- 官漕: 象征着国家的经济实力。
- 豺虎: 暗喻社会上的奸诈与动乱。
- 木兰: 代表英雄精神和女性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陵”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山东
C. 海南
D. 河北 -
诗中“斗米七千钱”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物价飞涨
B. 人民安居乐业
C. 粮食丰盈
D. 国家富强 -
“如何嫉作豺虎丛”中“豺虎”比喻的是? A. 英雄
B. 反贼
C. 农民
D. 官员
答案
- A. 江南
- A. 物价飞涨
- B. 反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的作品,描写国家动荡与民生困苦。
- 《静夜思》: 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忆昔》: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春望》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忆昔》则以历史为背景进行反思。
- 《木兰诗》与《忆昔》: 《木兰诗》强调英雄的勇敢与忠诚,而《忆昔》则更多反映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