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 其六》

时间: 2024-09-19 22:06:09

南城不日似云高,城脚愁侵八月涛。

射得潮头向西去,钱王铁箭泰山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城不日似云高,城脚愁侵八月涛。
射得潮头向西去,钱王铁箭泰山牢。

白话文翻译

南城的日子仿佛像高高的云朵,城边的愁苦却像八月的潮水一样涌来。
射向潮头的箭,向西飞去,钱王的铁箭牢牢扎根于泰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城:指的是南方的一座城池。
  • 不日:形容不久之后的意思。
  • 愁侵:忧愁逐渐渗透。
  • 八月涛:指八月的潮水,象征着愁苦的波涌。
  • 射得:射出的意思。
  • 潮头:潮水的顶端。
  • 钱王:指的是钱塘江的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统治者。
  • 铁箭:象征坚固的力量。
  • 泰山牢:形容牢牢扎根于泰山,意指坚固不拔。

典故解析:

  • “钱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统治者,尤其是与钱塘江相关的历史人物。他的“铁箭”象征着坚韧的意志和力量。
  •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固、稳定,常用来比喻高大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历史。

创作背景: 《杵歌七首》是杨维桢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此诗写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无奈。开头的“南城不日似云高”,以云作为比喻,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然而,紧接着“城脚愁侵八月涛”,则转折为忧愁,表明在美好的外表下,潜藏着深深的忧虑。这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射得潮头向西去”描绘了潮水的动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而“钱王铁箭泰山牢”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和对家国的深切眷恋。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折射出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城不日似云高:描绘南城的美丽景象,暗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2. 城脚愁侵八月涛:展现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3. 射得潮头向西去:描绘潮水的动态,象征时间的流逝。
  4. 钱王铁箭泰山牢: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坚韧力量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城比作高云,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平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潮水象征着时间和愁苦,铁箭象征着坚韧的精神。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与忧愁,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体现出一种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城:象征故乡与温暖的记忆。
  • 八月涛:象征忧愁与困扰。
  • 潮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铁箭:象征力量与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城池?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2. “愁侵”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恐惧 D. 期待

  3. “钱王铁箭”象征着什么? A. 弱小 B. 坚韧 C. 逃避 D. 变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杨维桢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