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篇》

时间: 2025-01-11 14:58:43

路出女坟湖,警跸霸王驱。

灵池飞霹雳,枯冢走於菟。

老禅犹点石,仙鬼只疑狐。

祖龙来发閟,银海又飞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丘篇
作者: 杨维桢〔元代〕

路出女坟湖,警跸霸王驱。
灵池飞霹雳,枯冢走於菟。
老禅犹点石,仙鬼只疑狐。
祖龙来发閟,银海又飞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景象。道路通向女坟湖,警卫和霸王像是被驱赶的野兽。灵池中雷电交加,枯萎的坟墓上野兔奔跑。老禅师仍然在点石成金,仙鬼似乎只是在怀疑是一只狐狸。祖龙(指传说中的龙)来此发出光辉,银色的海面上又飞起了野鸭。

注释:

  • 路出:道路延伸至。
  • 女坟湖:指的是一个地方,湖泊的名字,可能与传说或历史人物有关。
  • 警跸:警卫或守卫。
  • 霸王:指的是强者或英雄,可能是指楚霸王项羽。
  • 灵池:灵气充盈的池塘。
  • 霹雳:雷电,象征着强烈的气氛。
  • 枯冢:干枯的坟墓,象征着死亡或遗忘。
  • 於菟:野兔,象征着生机。
  • 老禅:指老禅师,可能隐喻智慧或修行。
  • 仙鬼:神秘的鬼魂,具有超自然的特征。
  • 祖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着力量和荣耀。
  • 发閟:发出光辉。
  • 银海:象征着宁静或宽广的水面。
  • 飞凫:飞翔的野鸭,象征自由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生于公元1296年,卒于1370年。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试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神秘的意象,表达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

诗歌鉴赏:

《虎丘篇》通过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虎丘的神秘与壮丽。诗的开头以“路出女坟湖”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理的实际存在。接着,诗人描绘了灵池的雷霆和枯冢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历史的无常。

“老禅犹点石”一句,突出了老禅师的智慧与超然,似乎在暗示着即使在死亡与衰败的环境中,生活的力量和希望依然存在。而“仙鬼只疑狐”则引发了人们对神秘与真实的思考,仿佛在探讨生命的真实意义。

最后两句“祖龙来发閟,银海又飞凫”则是将自然与传说结合,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重生。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哲思与情感,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及其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出女坟湖:诗人描绘了一条通向女坟湖的路,暗示着一段旅程的开始。
  2. 警跸霸王驱:提到霸王,可能暗指历史上的英雄,形成一种威严的气氛。
  3. 灵池飞霹雳:灵池中的雷声象征着自然的威力与神秘。
  4. 枯冢走於菟:枯萎的坟墓上,野兔奔跑,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的交替。
  5. 老禅犹点石:老禅师的智慧与能力,象征着超越生命的力量。
  6. 仙鬼只疑狐:神秘的鬼魂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探讨了生死之间的界限。
  7. 祖龙来发閟:祖龙象征着力量的出现,给人以希望。
  8. 银海又飞凫:飞鸭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新的生命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禅犹点石”,比喻智慧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祖龙”和“飞凫”,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探讨了生命、死亡与超越的主题,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坟湖:象征着历史与记忆的交汇。
  • 灵池:代表着神秘与自然力量。
  • 枯冢:死亡与遗忘的象征。
  • 老禅:智慧与超然的象征。
  • 祖龙:力量与荣耀的象征。
  • 银海:宁静与广阔的象征。
  • 飞凫:自由与生机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禅”是指哪种角色?

    • A. 战士
    • B. 修行者
    • C. 统治者
    • D. 商人
  2. “灵池飞霹雳”中的“霹雳”象征着什么?

    • A. 温柔
    • B. 威严
    • C. 暴力
    • D. 和平
  3. 诗中“银海又飞凫”暗示的情感是?

    • A. 绝望
    • B. 希望
    • C. 痛苦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杨维桢的《虎丘篇》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的结合,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表达个人壮志和对未来的期望。两首诗都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入观察,但风格与主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元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