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时间: 2025-01-11 12:46:46

贫者欲无寿,富婴愿期颐。

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

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

问齿未逾壮,问家素不赀。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

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者欲无寿,富婴愿期颐。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问齿未逾壮,问家素不赀。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白话文翻译:

穷人希望不再活着,富人却渴望长命百岁。那惨痛的哭声在家门口响起,悲哀的声音是如此凄惨。白发人洒下慈悲的泪水,年轻貌美的女子则因丧夫而穿上丧服。我想请问送葬的人,我们共同为这个纨绔子弟感到惋惜。他的年纪还未到壮年,他的家庭却并不富裕。即使黄金也无法借给他去逃避死亡,在华丽的房子里他也只能告别。南边邻居的九十高龄老人,他的离世如同美好的约定。

注释:

  • 纨绔儿: 指的是家境富裕但品德或能力不足的年轻人。
  • 期颐: 原指期望能活到百岁,现用于形容长寿。
  • 洒慈泪: 指的是因悲伤而流下的眼泪,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8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洞庭山人,吴江人。其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七哀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带来的生死离别之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七哀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生死的悲剧,展现了贫富之间对于生命的不同态度。开头两句,诗人以对比手法呈现了穷人希望不再活着与富人渴望长寿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财富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悲哀场景,哭声的惨痛与慈泪的洒落,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关切。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一句,表现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惋惜,暗示着即使是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也难以逃脱生死的命运。最后几句则是对死亡的哲理思考,财富无法抵挡死亡的到来,强调了人类面对死亡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者欲无寿: 贫穷的人因为生活困苦,希望能早早解脱。
  2. 富婴愿期颐: 富有的婴儿希望能长命百岁,显示出对生命的渴望。
  3. 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 在家门口传来凄惨的哭声,表现出深切的悲痛。
  4. 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 白发人流下慈悲的泪水,年轻女子因丧夫而穿上丧服。
  5.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 诗人向送葬的人询问,对这个富家子弟的早逝表示惋惜。
  6. 问齿未逾壮,问家素不赀: 年龄尚未到壮年,家庭背景却并不富裕。
  7.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 财富无法抵挡死亡,在奢华的家中也只能离别。
  8. 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南边的邻居九十高龄,他的离世似乎是个美好的约定。

修辞手法:

  • 对比: 贫富之间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
  • 比喻: “带索如荣期”形象地比喻了老人的离世如同美好的约定,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死、财富与无常等主题展开,强调了无论贫富,面对死亡,人人平等。诗人以深刻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对逝者的哀悼,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者与富婴: 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 哭声、慈泪: 体现了生离死别的悲痛与哀悼。
  • 纨绔儿: 代表了富裕家庭中未能成才的年轻人,揭示了财富与价值观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纨绔儿”指的是: A. 贫穷的年轻人 B. 富有但品德不佳的年轻人 C. 年长的老人

  2. “黄金不贷死”意味着: A. 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B. 财富无法抵挡死亡 C. 人生应追求财富

  3. 诗中提到的“白头洒慈泪”表现了: A. 对逝者的哀悼 B. 对年轻人的羡慕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商隐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无题》同样探讨了爱与离别的主题,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抒情手法上与《七哀诗》相似,均展示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杨维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