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首 其一 王御史度》

时间: 2025-01-11 04:52:42

东昌始捷犒师旋,此外南军溃莫前。

一死幸能存十族,寸心私可谢诸贤。

莓苔坐石留萧寺,藏菊秋尝失介田。

不是博闻黄祭酒,孤忠沦没孰为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三首 其一 王御史度
作者: 何转书 〔明代〕

东昌始捷犒师旋,
此外南军溃莫前。
一死幸能存十族,
寸心私可谢诸贤。
莓苔坐石留萧寺,
藏菊秋尝失介田。
不是博闻黄祭酒,
孤忠沦没孰为传。

白话文翻译:

东昌一战胜利后,军队回到驻地,南方的军队却四散而逃。即便我死去,至少可以保全十个家族的性命,我的内心也只希望能向贤士们表达谢意。坐在苔藓覆盖的石头上,留连于萧寺,秋天藏菊的田地已经失去。不是博学多才的黄祭酒,孤独的忠诚又有谁能传颂?

注释:

  • 东昌: 指的是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重镇。
  • 犒师: 对军队的赏赐和慰问。
  • 南军: 指南方的敌军,可能暗指明末的南明势力。
  • 十族: 指的是一个人死亡能保全十个家族,强调个人牺牲之大。
  • 萧寺: 可能指某个寺庙,萧条而宁静。
  • 藏菊: 指秋天种植的菊花,象征隐逸和清雅。
  • 黄祭酒: 指黄宗羲,明末著名的思想家与学者,常被称为“祭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转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末时期,国家动乱,作者以个人的忠诚与牺牲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和对贤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忠诚的思考。开篇描绘了东昌的胜利和南军的溃败,似乎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牺牲的反思。诗中提到“一死幸能存十族”,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个人牺牲的理解,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视。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整个诗中贯穿始终。

而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萧寺中的情景,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在动荡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特别是“藏菊秋尝失介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引出对孤忠的思考,表现了个人理想与历史的悲剧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昌始捷犒师旋: 描述东昌战役的胜利,军队回到驻地。
  2. 此外南军溃莫前: 叙述敌军的溃败,形成鲜明对比。
  3. 一死幸能存十族: 表达个人牺牲的伟大,保全家族的责任感。
  4. 寸心私可谢诸贤: 诗人内心的感激,向贤者致以感谢。
  5. 莓苔坐石留萧寺: 描绘了诗人静谧的隐逸场景,传达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6. 藏菊秋尝失介田: 反映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7. 不是博闻黄祭酒: 提及黄宗羲,表示对博学者的敬仰。
  8. 孤忠沦没孰为传: 质疑孤独的忠诚是否能够被世人传颂。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体现出对仗工整的形式,比如“犒师旋”和“溃莫前”。
  • 比喻: 用“藏菊”来比喻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排比: 表达情感层次的递进,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表现了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在动荡历史背景下的孤独与追求,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崇高品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昌: 战争与胜利的象征。
  • 萧寺: 宁静与隐逸的象征,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菊花: 代表高洁与隐逸的理想。
  • 黄祭酒: 博学多才的象征,表达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昌”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东聊城
    • B. 河南郑州
    • C. 江苏南京
    • D. 河北保定
  2. “一死幸能存十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私自利
    • B. 家国情怀
    • C. 对战争的喜爱
    • D. 对生命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黄祭酒”是谁?

    • A. 曹操
    • B. 黄宗羲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何转书的忠诚与牺牲主题与杜甫在《春望》中对国家沦亡的惋惜,两者都是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