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铅华万里委风波,早慧其如夙业何。
举世权奸知姓氏,感时幽恨托笙歌。
芃芃露草迷青冢,漠漠唇朱点女萝。
凭吊久无孙典籍,断桥流水几人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波中的铅华,感叹早慧如同往昔的事业。世间的权臣奸贼都知道自己的姓氏,因而在感时的幽恨中唱响笙歌。满地露草迷失了青冢,唇朱轻点女萝的幽幽身影。凭吊之时已久,没有孙子的典籍,断桥上流水潺潺,几人能够经过?
注释:
- 铅华:指化妆品或装饰,象征表面的光华和虚饰。
- 风波:比喻动荡不安的时局。
- 权奸:指权势之人和奸诈小人。
- 幽恨:幽深的怨恨。
- 笙歌:古代的一种乐器和歌唱,象征欢乐。
- 芃芃: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青冢:指墓地。
- 唇朱:指女子涂的唇红。
- 女萝:一种植物,象征美丽和柔弱。
- 凭吊:对故人或古迹的怀念。
- 孙典籍:指后代的典籍,象征传承和文化。
- 断桥流水:意象孤寂,象征人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转书,明代诗人,生于战乱年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上兼具优美与沉郁。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动荡、士人失意的背景下,何转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权力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即以“铅华万里”引入,隐喻社会的浮华与虚伪,随后转向对“权奸”的抨击,显现出对时局的失望。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芃芃露草”与“唇朱点女萝”的意象交织,既有生命的美好,也蕴含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断桥流水几人过”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无情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音调优美,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铅华万里委风波:表面光鲜的东西在风浪中显得无足轻重。
- 早慧其如夙业何:早熟的智慧与往昔的事业相比又有何意义。
- 举世权奸知姓氏:权势者与奸诈者的真实身份是显而易见的。
- 感时幽恨托笙歌:对时局的感慨与怨恨在音乐中寄托。
- 芃芃露草迷青冢:满地的露草使人迷失在古墓之中。
- 漠漠唇朱点女萝:女子的妆容虽美,却显得孤寂。
- 凭吊久无孙典籍:对历史的追忆,文化的断层使人无奈。
- 断桥流水几人过:象征着人事的变迁和孤独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华”比作表面的光华。
- 对仗:如“权奸知姓氏,感时幽恨托笙歌”形成鲜明的对仗。
- 拟人:赋予草木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局的感慨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与社会浮华的深刻反思,展现出对真情与真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铅华:象征虚伪与表面的繁华。
- 风波:象征动荡不安的社会。
- 青冢:象征历史与逝去的光阴。
- 女萝:象征美丽与柔弱。
- 断桥流水:象征孤独与人事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铅华”指代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美
- B. 表面的虚华
- C. 自然的景色
-
“权奸”在诗中有何含义?
- A. 正义之人
- B. 权势者和小人
- C. 文人雅士
-
诗的最后一句“断桥流水几人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与孤独
- B. 喜悦与希望
- C. 追忆往昔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更多的是对家国情怀的感慨,而何转书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转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