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百花开後
作者:张炎 〔宋代〕
百花开後。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白话文翻译
在百花齐放之后,
一朵花仿佛是绣成的。
绝代风华年年依旧,
为何却不随着春日的衰老而变化?
花瓣上的脂痕淡淡的,像蜜蜂的黄色。
可怜她独自倚着新妆,
李白在何处沉醉游玩,
定然是忘却了沉香的气味。
注释
- 百花开後:指春天花朵盛开的时节。
- 疑堆绣:形容花朵的美丽,似乎是用绣品堆砌而成。
- 绝色:指出众的美丽。
- 不随春瘦:花虽美丽,但随着春天的流逝,花也未显得枯萎。
- 脂痕:花瓣上的色彩痕迹。
- 蜂黄:指蜜蜂的黄色,形容色彩柔和。
- 倚新妆:形容花朵像是新妆打扮一样。
- 太白: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著称。
- 沈香: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象征美好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宗道,号云峰,宋代词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词风豪放、清新而著称。张炎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在词中常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平乐·百花开後》创作于百花盛开之际,诗人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怀念和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文人们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花朵的盛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的“百花开後”引出花的主题,接着“疑堆绣”比喻花的美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词中“绝色年年常似旧”则展现了花的恒久美丽,似乎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份美丽依然存在。然而,紧接着的“因甚不随春瘦”却暗含了花的无奈,尽管花依然美丽,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不再的惋惜。
后半部分通过“脂痕淡约蜂黄”和“可怜独倚新妆”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花的细腻观察,仿佛让人感受到花朵的脆弱与娇艳。最后一句“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则引入了李白这个历史人物,象征着自由与豪放。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
整首词以花为媒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和浓厚的抒情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花开後:引入背景,设定场景。
- 一朵疑堆绣:通过比喻,表现花的美丽。
- 绝色年年常似旧:强调花的恒久美丽。
- 因甚不随春瘦:引发思考,时间的流逝与花的脆弱。
- 脂痕淡约蜂黄:细腻描绘花瓣的颜色,增加画面感。
- 可怜独倚新妆:表达花的孤独与美丽。
- 太白醉游何处:引入李白,象征诗人的豪情。
- 定应忘了沈香:感叹美好事物的遗忘与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堆绣”,形象生动。
- 对仗:如“绝色”与“常似旧”,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忧伤和对美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花:象征美好、繁荣。
- 绣:代表精致与美丽。
- 脂痕:表现细腻的情感。
- 蜂黄:象征自然与生命的活力。
- 沈香:象征珍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张炎
- D. 杜甫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绝色”是指__。
-
判断题:本诗主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对/错)
答案
- C
- 花的美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情感,情感同样细腻,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但更多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风格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