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镇岸边有竹树村落因以为咏》
时间: 2025-01-11 01:4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迷酤酒径,二泉手泽龙山坡。
一炉制就用温砚,胸中别具炉锤多。
汝从汝革变则化,我行我法平无颇。
氤氲祇许捧太乙,清净未肯皈维摩。
先生点易山之阿,研朱滴露供吟哦。
炉中水火亦既济,坎离消息当如何。
岁寒周旋到冰雪,造化回斡期阳和。
昆昆灰起活火死,欲息不息生风波。
烟云过眼泣鸲鹆,雷雨脱手惊蛟鼍。
土花蚀紫铜晕碧,谁与一日三摩挲。
故山回首增滂沱。风台石磴空藤萝。
祇今净室作清供,光气夜烛恒沙河。
竹炉相映有图卷,石鼎突出无诗歌。
他时遗砚傥归里,墨池飞出山阴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津镇竹树村落的感受和思考。开头提到在酒路上迷失,手触二泉的清凉,仿佛回到了龙山的坡上。接着,提到一炉温润的砚台,心中有无数的创意和灵感。接下来的几句探讨了变化与法则,表达了对存在的深刻理解。
在诗中,作者提到炉中的水火象征着阴阳的调和,探讨了自然界的奥秘。随着季节的变化,寒冷的冬天也会迎来春暖花开。接着,诗人描绘了烟云飘过、雷雨骤至的景象,表现了自然变化的无常。
最后几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清供、烛光和竹炉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注释
- 乍:突然、刚刚。
- 酤酒:指喝酒、酿酒。
- 坎离:指《周易》中的两个卦象,象征阴阳的变化。
- 太乙: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哲学,代表着宇宙的本源。
- 维摩:指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大乘菩萨,象征清净和智慧。
- 墨池:指墨水池,象征书写与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林,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竹树村落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渗透着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对宇宙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龙津镇岸边有竹树村落因以为咏》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和自然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便引人入胜,酒径的迷失与二泉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迷失与寻求。在诗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炉中水火”、“昆昆灰起”,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内心的波动。
诗中多处提及阴阳、变化的概念,体现了道教哲学的影响,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特别是对“岁寒周旋到冰雪”和“造化回斡期阳和”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希望。这样的意象不仅美丽,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诗的最后几句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仗与象征,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美感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迷酤酒径:开头的“乍迷”引入了一种迷失的状态,通过“酤酒径”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二泉手泽龙山坡:触摸二泉的清凉,回到龙山坡,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
- 一炉制就用温砚:温润的砚台象征着创作灵感的积累。
- 胸中别具炉锤多:内心充满了创作的火花。
- 汝从汝革变则化:提到变化的法则,暗示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如“水火”的象征,表现了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生命与变化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竹炉:象征着宁静和清雅的生活。
- 石鼎:代表着沉稳与传统文化的积淀。
- 烟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泉”指的是什么?
- A. 两条河流
- B. 两个泉眼
- C. 两个酒杯
- D. 两个山坡
-
“岁寒周旋到冰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迷惘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竹炉”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热闹
-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钱林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王维的诗多以禅意表达自然的恬淡,而钱林则更注重自然变化与哲理的交融。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