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11 07:45:38

展卷凄凉思不任。

恩慈腹育古犹今。

忍看寡妇孤儿泪,写出丸熊划荻心。

风树句,蓼莪吟。

寒窗灯火课功深。

一灯便是长明焰,窗外漫漫更积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展卷凄凉思不任。
恩慈腹育古犹今。
忍看寡妇孤儿泪,
写出丸熊划荻心。
风树句,蓼莪吟。
寒窗灯火课功深。
一灯便是长明焰,
窗外漫漫更积阴。

白话文翻译:

展开诗卷,心中满是凄凉的思绪,无法抑制。古往今来,恩情与慈爱依然存在。忍心看着寡妇和孤儿流泪,写下那满怀悲伤的心情。风中树影摇曳,蓼莪吟唱。寒窗之下,灯火辉煌,学习的功夫深厚。一盏灯就是永恒的明亮火焰,窗外却是漫长的黑暗。

注释:

  • 展卷:展开卷轴,指阅读诗文。
  • 凄凉:形容悲伤和孤独的情感。
  • 恩慈:恩爱和慈悲。
  • 腹育:有孕的状态,这里指代母亲的情感。
  • 忍看:不忍心去看。
  • 寡妇:失去丈夫的女性。
  • 孤儿:失去父母的孩子。
  • :眼泪,表示悲伤。
  • 丸熊:指代一种象征,或许是指悲伤的心情。
  • 划荻心:以荻草为笔,抒发心情。
  • 蓼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植物,象征哀伤。
  • 寒窗:形容寒冷的环境,暗示艰辛的学习。
  • 长明焰:象征知识和希望的光明。
  • 积阴:形容窗外阴暗的环境,象征困境和压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1640年,卒于1710年,字仲和,号澄江,江苏人。他的诗风婉约,常以咏物抒怀见长,作品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悲剧,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反映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表现出对苦难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愁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苦难与悲伤的深刻体验。首句“展卷凄凉思不任”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阅读时感受到的孤独与忧伤,展现出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接下来的“恩慈腹育古犹今”则引出了诗人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的情感却是共通的。

第三句“忍看寡妇孤儿泪”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无奈。“写出丸熊划荻心”则用“划荻”这一意象,暗示着诗人在用心书写他的感受,表明他的情感是如此真实而深切。

后面的句子描写了诗人在寒窗下灯火通明的学习场景,尽管外面的世界充满阴霾,诗人却依然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象征着希望与坚持。整首诗在情感上兼具悲凉与坚韧,表现了诗人在面对苦难时的内心挣扎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展卷凄凉思不任:展开诗卷,感受到哀伤而无法自已。
  2. 恩慈腹育古犹今:恩情与慈悲自古至今未变。
  3. 忍看寡妇孤儿泪:难忍看寡妇与孤儿所流的泪水。
  4. 写出丸熊划荻心:用心书写感受,悲伤如熊般沉重。
  5. 风树句,蓼莪吟:描写自然之美,蕴含哀伤情绪。
  6. 寒窗灯火课功深:在寒窗下,灯火通明,努力学习。
  7. 一灯便是长明焰:一盏灯象征着永恒的光明与希望。
  8. 窗外漫漫更积阴:窗外漫长的黑暗,象征着困境与压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悲伤比作“丸熊”,形象生动。
  • 拟人:灯火被赋予“长明焰”的特性,象征不竭的希望。
  • 对仗:如“寒窗灯火”与“窗外漫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抒发个人的悲伤与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表达了对苦难的人们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渴望,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知识与希望。
  • 泪水:表现悲伤与无奈。
  • 寒窗:象征艰苦的学习环境。
  • 长明焰:象征永恒的光明与希望。
  • 积阴:象征外界的困境与压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展卷”指的是什么? A. 书写诗歌
    B. 阅读诗歌
    C. 画画
    D. 听音乐

  2. 诗人对“寡妇”和“孤儿”的情感是? A. 幸福
    B. 忍心
    C. 同情
    D. 无所谓

  3. “寒窗灯火”形容的是? A. 读书的环境
    B. 家庭的温馨
    C. 军营的严酷
    D. 朋友的聚会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汪东:李白的诗歌常体现豪放和洒脱,而汪东则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主题选择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