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26 01:01:28

旧种凌波十二行。

芙蓉红处制为裳。

吹花拂鬓分花气,折藕占丝断藕肠。

中太息,示平常。

有心皆苦嚼莲房。

劈空一擘飞畴昔,不可拈回似电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石任之

旧种凌波十二行。
芙蓉红处制为裳。
吹花拂鬓分花气,
折藕占丝断藕肠。
中太息,示平常。
有心皆苦嚼莲房。
劈空一擘飞畴昔,
不可拈回似电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到昔日美好的回忆,如同一株株荷花在水中摇曳,花瓣鲜红,宛如精美的衣裳。微风吹拂,带来了花香,仿佛轻轻抚摸着发髻;采莲时,手中的藕丝断了,似乎也在诉说着些许的惆怅。叹息之声,显得格外平常,心中所感,皆是苦涩,犹如在咀嚼着莲房一般。纵然想要重温那飞逝的过去,如同一刀划破了时空,却再也无法触及,就像电光闪过,转瞬即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波:指荷花在水面上摇曳的样子。
  • 芙蓉:荷花的别称,象征美丽与纯洁。
  • :指发髻,头发的部分。
  • 藕肠:藕的丝状部分,含有柔软和脆弱的意味。
  • 劈空一擘:划破空中,形容动作的迅速和果断。

典故解析: “劈空一擘”暗指时间与记忆的流逝,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生卒年不详),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交织,作品常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活苦涩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融合了个人的情感经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美与人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诗的开头用“旧种凌波十二行”描绘出一幅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画面,给人以清新、柔美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芙蓉红处制为裳”将荷花的鲜艳与美丽形象化,仿佛在说,生命的美好如同盛开的花朵,值得珍惜。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吹花拂鬓分花气,折藕占丝断藕肠”的描写,诗人表达了生活的复杂与苦涩。对莲房的苦嚼,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去后的痛苦。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索。

最后一句“不可拈回似电光”则是对过去的彻底告别,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无法挽回的事实。这一瞬间的美好如同闪电般转瞬即逝,留给人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种凌波十二行。 - 描绘荷花在水面上的优美姿态,暗示着过去的美好。
  2. 芙蓉红处制为裳。 - 荷花的颜色如同美丽的衣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3. 吹花拂鬓分花气, - 微风轻拂,带来花香,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4. 折藕占丝断藕肠。 - 采莲时藕丝断裂,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破碎与失去。
  5. 中太息,示平常。 - 叹息声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无奈。
  6. 有心皆苦嚼莲房。 - 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苦涩回忆。
  7. 劈空一擘飞畴昔, - 想要重温过去的心情,但时间如刀般迅速切割。
  8. 不可拈回似电光。 - 时间无法逆转,过去的美好如电光般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衣裳,象征着美的外在表现。
  • 拟人:自然景象(如微风)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构造,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记忆的追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美好,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象征变幻与流转,传递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脆弱与坚韧,反映生命的苦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旧种凌波十二行”中的“凌波”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荷花
    C. 风

  2. “不可拈回似电光”中“电光”象征什么?
    A. 美好记忆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哀伤
    C. 忧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多体现了对自我与自然的和谐。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鹧鸪天》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现当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