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赴兰州飞机中》
时间: 2025-01-26 01:0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赴兰州飞机中
作者: 章士钊
一瞬人如片叶浮。
要从西北见神州。
回头下望人寰处,
乘兴堪为万里游。
云外日,陇边秋。
金城依旧枕黄流。
山如牛背偏多骨,
田似鱼鳞不见畴。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飞往兰州的飞机上,俯瞰祖国大地的感慨。开头一句“人如片叶浮”,形象地表现出飞行中人的渺小,犹如浮在空中的一片落叶。接着提到要从西北方向看到祖国的壮丽河山。回头俯视人间,顿时心生豪情,仿佛可以畅游万里。接下来的描写中,云外的日光照耀着陇边的秋色,金城(兰州)依旧安静地依偎在黄河之畔。最后两句通过比喻描绘了山的轮廓和田地的形状,山如牛背,田如鱼鳞,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注释:
- 片叶浮:形容人如同一片浮在水面上的叶子,意在表现人在高空中的渺小与无助感。
- 神州:指中国,含有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 人寰处:指人类所居住的地方,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 乘兴:兴致勃勃,借此表达对旅行的期待与乐趣。
- 金城:指兰州,因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而得名。
- 陇边:指陇西,山脉与河流交错之地,富有自然美感。
- 黄流:指黄河,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和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士钊(1885-1970),字士钊,号秋实,浙江乐清人。章士钊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曾参与多项政治活动,著作颇丰,诗风清新洒脱,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乘飞机前往兰州的途中,表达了他在高空俯瞰祖国大地时的感受与思考。正值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迅速,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章士钊通过这首诗歌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鹧鸪天 赴兰州飞机中》是一首兼具视觉美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章士钊通过飞行这一特殊视角,呈现出对祖国河山的独特感受。开篇的“片叶浮”便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引发读者的思考:在浩瀚的天空中,个体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紧接着,诗人通过“乘兴堪为万里游”的描写,表达了对旅行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黄河与金城,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山如牛背偏多骨,田似鱼鳞不见畴”的描写,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使得意象生动而形象,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在飞行的瞬间,既是身在高空,又是心系故土,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瞬人如片叶浮:飞行中,诗人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犹如一片浮叶,暗示人生无常与自然的博大。
- 要从西北见神州:表达诗人对祖国的向往,期待从高空俯瞰广袤的土地。
- 回头下望人寰处:转身回望人间,感受到人类生活的繁忙与喧嚣。
- 乘兴堪为万里游:兴致勃勃的旅行,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 云外日,陇边秋:描绘了高空中的日光和陇边的秋色,展现自然之美。
- 金城依旧枕黄流:金城兰州仍然依偎在黄河之畔,传达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 山如牛背偏多骨:山的轮廓形似牛背,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奇特。
- 田似鱼鳞不见畴:田地如鱼鳞般分布,形象地展现了农田的密集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如牛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的特点。
- 对比:通过“人如片叶浮”与“金城依旧”形成对照,突显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抒发了人在高空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叶:象征个体的渺小与脆弱。
- 神州:代表祖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期望。
- 云外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金城:故乡的象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 山与田:自然的象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如片叶”比喻什么? A. 人的伟大
B. 人的渺小
C. 人的孤独
D. 人的快乐 -
“金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兰州
C. 西安
D. 南京 -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不包括: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章士钊的《鹧鸪天》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的感悟,但章士钊更多体现对祖国的热爱与归属感,而李白则展现了行旅中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章士钊诗词选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