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端午》
时间: 2025-01-27 04:41: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团扇裁冰,宫盘射粉,画帘不上银钩。绣符艾虎,双绕玉搔头。皓腕轻笼綵缕,蒲英泛蚁绿金瓯。雕栏外,桐花低映,红袖赏扶留。香浮。风淡淡回廊转午,人倚重楼。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杨柳斜阳归晚,人去后曲散梁州。空馀下,暮云凄霭,长绕楚江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美丽场景。首先提到手中的团扇,扇子上裁剪出冰花,宫廷的盘子上撒着粉末,画帘子上没有挂银钩。接着提到绣有艾草和虎符的装饰,双手轻轻抚摸着玉制的搔头。皓腕轻轻地捧着绚丽的彩缕,蒲公英飘荡在绿色的金色瓯中。雕栏外,桐花低垂映照,红袖轻轻扶持着花朵。香气弥漫,微风轻轻吹过回廊,此时已是午后,人倚在高楼上。问当年田间的菰黍,谁曾为其飘流。杨柳在斜阳下归晚,人去后的乐声在梁州散去。只剩下空余的,暮云凄凉,长长地萦绕在楚江的秋天。
注释:
- 团扇:一种用帆布或丝绸做成的扇子,形状通常为圆形。
- 宫盘:指宫廷中的盘子,常用于盛食物。
- 艾虎:端午节用艾草制作的符咒,常用以驱邪避灾。
- 皓腕:指白皙的手腕。
- 蒲英:蒲公英的花朵,象征轻盈和飘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宜修是明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多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生活景象著称。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女性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沈宜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 端午》运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团扇、绣符、玉搔头等细节描写,也有桐花、杨柳、暮云等自然景象的渲染。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繁华景象,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节奏轻快,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一句,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使得整首诗在欢庆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端午节的装饰和氛围,展现出节日的喜庆。
- 第二联通过“皓腕轻笼綵缕”展现女性的优雅和轻灵。
- 第三联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风轻轻吹过,人与景融为一体。
- 第四联则通过提问和回忆,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与思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浮”,将香气形象化。
- 拟人:如“风淡淡回廊转午”,赋予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皓腕轻笼綵缕,蒲英泛蚁绿金瓯”。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端午节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团扇:象征着端午节的清凉与雅致。
- 艾虎:代表着驱邪避灾的传统习俗。
- 杨柳: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庭芳 端午》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宜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菰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草
- C) 一种粮食
- D) 一种果实
答案:1-B 2-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
诗词对比:
- 沈宜修的《满庭芳 端午》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皆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美好。但沈宜修的作品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辛弃疾则通过豪放的笔调展现节日的壮丽景象。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沈宜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