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7 04:0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影分红,帘痕映翠,朝来独倚雕阑。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的映照下,红色的影子分散开来,帘子的痕迹映在翠绿的背景上,今天早晨我独自倚靠在雕刻的栏杆上。诗意懒散,酒也不想喝,谁来安慰我愁苦的面容?晴朗的天气逐渐唤醒梅花和柳树,风过时雪花却又飘落得稀疏。春天的情感遥远而曲折,千回百转,才终于来到人间。细雨淅淅沥沥,寒意依旧未减,我闷闷不乐,紧闭大门。叹息着鬓发已经如许,怎能抵挡岁月的摧残。指头屈起,踏青采菜,沿着西园的路,盼望着那两道弯曲的身影。害怕她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如山。
注释
- 灯影分红:灯光的影子散开,色彩鲜艳。
- 帘痕映翠:窗帘的痕迹映衬出翠绿的色彩。
- 雕阑:雕刻的栏杆,指精美的窗台。
- 诗慵酒懒:对诗歌和酒都感到懒散。
- 春情远,千回万转:春天的情感遥远而复杂,经历了许多波折。
- 屈指踏青挑菜:指着手指出去踏青和采摘菜。
- 锁眉山:形容因愁苦而皱眉,像山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写春天的景象和生命的无常。
创作背景
《满庭芳》系列诗作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五首 其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通过描绘灯影与帘痕,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独倚雕阑,既是在享受春日的美好,又是在感受内心的愁苦。随着季节的转变,诗人经历着春情的曲折与无奈,特别是“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的句子,既表达了春天到来的不易,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而后面的细雨与寒威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压抑与无奈,诗人无法摆脱岁月的摧残与生活的重重困扰。最后,踏青的意象象征着对生活的向往,但又夹杂着对人情冷暖的感叹,尤以“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爱与人生的深思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讲究,灯影、帘痕、梅柳、细雨等都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反映,透过春天的外在美,展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影分红,帘痕映翠:通过描写灯光的变化与窗帘的影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朝来独倚雕阑: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似乎在期待什么。
-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表达了对诗与酒的厌倦,内心的愁苦无人能解。
- 晴色渐苏梅柳:春天的气息逐渐回暖,梅花与柳树开始复苏。
- 风和雪忽又阑珊:春风和雪的交替,反映了春天的不稳定。
- 春情远,千回万转:春天的情感复杂而曲折,似乎难以捉摸。
-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细雨淅沥,寒意依旧,内心的抑郁与外界的冷清形成呼应。
-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与自己容颜的变化。
- 屈指踏青挑菜:希望踏青采菜,寻求春天的乐趣。
- 西园路,盼断双弯:渴望见到某人,心中充满期待与焦虑。
- 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对爱的担忧与无奈,锁眉如山的愁苦感更为突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丝如许”,通过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春情“远、千回万转”,赋予春天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影:象征温暖与孤独。
- 梅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细雨:象征内心的抑郁与无奈。
- 西园路:象征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情远,千回万转”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复杂与无奈
- C. 期待
- D. 忧伤
-
“怕伊也,生生憔悴”中“伊”是指谁?
- A. 朋友
- B. 爱人
- C. 自己
- D. 家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感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感受。
诗词对比
对比史承谦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前者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期盼。两者都通过春天的景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