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暖重门闭不开,百花无力杜鹃哀。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闲阶。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
白话文翻译:
阳光温暖,重重的门却打不开,百花凋零无力,杜鹃在悲鸣。心肠断裂,艳阳天也已尽,下楼时只见芳草在小院深处绿意浓厚,梨花的红色轻薄地覆盖在闲散的台阶上。整天笙歌声和流水的声音环绕着,却没有人来访。
注释:
- 日暖:阳光温暖。
- 重门:指厚重的门,通常指关上不容易打开。
- 百花无力:所有的花都显得无力,意指花凋零的景象。
- 杜鹃哀:杜鹃鸟的哀鸣,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悲伤。
- 肠断:形容心肠断裂,极为悲痛。
- 芳草绿深:形容院里的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 梨花红薄:梨花的颜色,轻薄地覆盖在台阶上,暗示花的娇弱和美丽。
- 笙歌:笙和歌声,代表音乐声。
典故解析:
“寒食”是指寒食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纪念介之推。节日的习俗包括禁火、吃冷食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在这首诗中,寒食节的氛围与诗人的内心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暗示着对往日的追忆与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1640-1716),字彭年,号东山,清代诗人,籍贯浙江。杨圻的诗歌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常通过自然描写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
“寒食”节在古代是一个充满感伤情绪的日子,杨圻在这一节日写下此诗,表达了节日的孤单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面对春天的美丽却感受到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开头两句以“日暖重门闭不开”揭示了一种封闭的状态,阳光虽好,却无法打开那扇门,象征着心灵的禁闭。接下来的“百花无力杜鹃哀”,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百花凋零,杜鹃悲鸣,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呈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一句中,诗人用“肠断”来形容自己的痛苦,鲜明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失去的绝望感。接下来的描写“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闲阶”,则是一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虽然环境依然美丽,但诗人的内心却是空虚的。
最后一句“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虽然音乐和流水环绕,但所期待的人却始终未到,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暖重门闭不开:阳光明媚,但重门紧闭,暗示一种封闭的心情。
- 百花无力杜鹃哀:百花凋谢,杜鹃鸟啼叫,传递出一种凄凉。
- 肠断艳阳天气尽:内心的痛苦像肠断般剧烈,尽管艳阳高照,心情却暗淡。
- 下楼台:下楼时的孤独感。
- 芳草绿深关小院:小院里的芳草依然青翠,生机勃勃。
- 梨花红薄盖闲阶:梨花轻薄地覆盖在台阶上,暗示着淡淡的美丽。
- 终日笙歌流水外:整日听着音乐与流水的声音,映衬出孤独的环境。
- 没人来:希望与现实的落差,终究没有人来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肠断”比喻内心的痛苦。
- 拟人:赋予杜鹃鸟以情感,表达哀伤。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繁华中的孤寂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温暖与生命,也反映了内心的希望。
- 杜鹃: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悲伤。
- 花草:代表青春与生命的美好,亦是逝去的象征。
- 笙歌:象征生活的繁华与热闹,但在孤独中显得格外苍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圻
- C. 杜甫
-
“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介之推
- C. 屈原
-
诗中提到的“重门”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隔离与孤独
- C. 自由
答案:
- B. 杨圻
- B. 介之推
- B. 隔离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忧愁,诗中描绘了动乱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杨圻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寒食节的文化意义》